您的位置: 青草园

二月,做上“马褂儿”放风筝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巢生祥 时间:2011-03-04 08:03

    农历二月的西宁,每日下午多刮东风。风力不大,是放风筝的好时机。风筝有卖的,早些年,普通家庭的小孩买不起,便自制“马褂儿”“四片瓦”风筝。马褂儿是过去成年人套在长袍上面的短上衣,用缎子或毛哔呢制成,用作礼服。“马褂儿”便是形似这种衣服的风筝。四片瓦风筝和马褂儿风筝相似,不过它的两下角均糊有纸,是不规则的正方形。

 

    两种风筝用料不多,取材方便,制作简易。不过要扎得大而且放起来很稳,不栽跟头,还得假以时日的锻炼。二哥长我两岁,年年都要自己扎风筝。我们的“马褂儿”风筝比较大,宽约80厘米、长约75厘米。风筝的骨架多用竹篾子,截成需要的长度,用改三纸(钉日记本、作文本、算术本等写小楷用纸)条将竹条密密缠起来,以便于风筝糊纸牢固。然后将竹条用线绳扎成马褂儿形状,糊上仿白纸(习写大楷字用纸)。仿白纸薄而白,柔而韧,特有拉力,遇大风而不易吹破。还要用废纸剪扎五至十束小穗,串成长串系于风筝尾部。为了麻绳经久耐用,我们还在细麻绳上打蜡,缠在线板上。

 

    下午四点多放学后,我们便上到屋顶放“马褂儿”,风筝一会儿便只有鸽子般大,稳稳地遨游于高空,我们玩得很开心。傍晚六点多,隔壁赵家的两个大小伙子也上了房,放起了他们的“蜂儿”(蝴蝶)风筝。这风筝超过1.2米,霎时间“蜂儿”超越了我们的“马褂儿”,苍鹰一样盘旋在高空,虎视眈眈,怕要吞下我们的“鸽子”。赵家弟兄在自家开的鞋匠铺做活,过去将制皮鞋的铺子叫鞋匠铺,人们称他家为赵鞋匠家。他们挣钱,买个风筝易如反掌,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这时候,西宁城上空飘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风筝。有“寿星”“尕脚柳金定”“蜈蚣”“刘海撒金钱”等。“刘海撒金钱”升到高空后,一条纸带顺着线绳迅速向上攀升,当纸带环撞到风筝游绳后,一些各色圆纸片纷纷降落,飘在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争奇斗艳,放风筝的娃娃们不禁欢喜雀跃。

 

    西宁过去有一些纸火铺,主要经营丧事中祭奠用的冥器,如仙鹤、金银斗、童男女、冥骄、长千等。每到春季,他们也会扎一些新颖别致的风筝销售,尤其是任灯笼、蔡裱匠家的风筝等更为有名,不过这些风筝价格不菲,只能卖给较富裕的人家。

 

    春分到清明两节气间,是西宁人上坟祭祖之时。上坟时,小孩们拿上自己的风筝到坟上去放。郊外广阔、平坦,可以到处跑,放得很过瘾。这一天也是放风筝的终止日,下午四五点,在风筝下方的线绳上,放上半截点燃的香,香火燃断线绳后,风筝便离开线绳自由飘去,这一年放风筝的游戏也就宣告结束。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