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河湟百业:老西宁的蜡烛业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德瑛 时间:2011-03-11 08:30

    在过去的西宁,蜡的生产历史悠久。制蜡作坊有几家:较有名气的董蜡匠,杨蜡匠(杨生泰),李浩如、李新如兄弟二人各自在住所开设作坊,生产蜡烛和肥皂。他们制作蜡烛的原料有:用牛羊油脂、棉花、矿蜡、颜料等制作蜡烛。

 

    傅成秀在观门街家中开设手工蜡烛作坊。据说,清末傅蜡匠曾为西宁总兵邓增署衙制作一对小水缸粗细的巨蜡,在庭院中点燃后,亮如白昼,观赏者叹为观止。他们还定做品种多样的“彩蜡”,如:祝男寿用的“双龙抱柱蜡”,女寿蜡有“凤凰牡丹蜡”,十分美观。在红色蜡上涂上金字,做贺寿,开张等用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以及婚娶用的“龙凤花烛”和金“喜”字蜡,甚是悦目。丧祭用写“奠”字白蜡烛,以表示哀感。俗称“干碗蜡”颜色鲜红,点燃无蜡泪,为最优质品,受到用户的好评。

 

    西宁最早做“清油蜡”的艺人姓谭,住城隍庙西首鼓楼下。另一家为杨敏和儿子杨生林在兵部街,父子专营“清油蜡”。这种蜡主要原料是黄蜡(蜂蜡)、白蜡(矿蜡)、胡麻油和棉花。“清油蜡”的特点是在盛夏烈日照晒下,不易熔化。“清油蜡”在庙门旁销售,尤其是逢年过节,朔望之时销量最好。客商孙国斋生产的矿蜡蜡烛(俗称洋蜡)试制成功,其质量好于牛羊油蜡,但价格较贵。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