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旧事:上世纪60年代的小峡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刘学忠 时间:2011-04-01 11:04

    1963年9月、10月,我住在小峡口自然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那时的小峡属于小峡公社王家庄大队(辖王家庄、河东、小峡三个自然村),习惯上将这一带称为小峡地区。当时小峡口村只有十几户人家,西宁至兰州的公路从住户门前经过,土路很窄,此处的确是个峡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为地处西宁连接东部的要道,小峡经常有农民的马车、胶轮大板车经过,所以小峡口村的住户大多开旅店、卖茶水。店家都有旧式的铺面房,那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低,还没有八宝盖碗茶和瓜子糖果之类,店家靠一张桌子、几个碗、一两个热水瓶来招待来往客人。铺面房的里边是庄廓院,供马车、胶轮车停留,没有专门的客房,过路客人与住户同睡一炕。至于收费,是拉什么货给什么东西,无非是土特产,给一串辣子或一辫蒜。生活用水是从湟水担,担一次需要半个小时。农民吃饭也很简单,平常就是洋芋、馍馍,吃一次拉面就算改善生活了。晚上点的是油灯,三个自然村没有一台收音机。那时,只有一个叫马成的开了家小店给过路客卖面片,一张桌子,只他一人经营。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低,只有大队会计是初中毕业,生产队会计都是初识字,只能记人名和数字。一个叫曹孝德的生产队会计,记工分将14分写个“10”又写个“4”连在一起(104分),只有他自己知道是14分。

 

    如今小峡改天换地了,几个自然村连在一起。现在小峡口是一条商业街,有超市、饭店、旅社,还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奇石市场,许多村民拣湟水里的奇石或从事奇石交易发家致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步步提高。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