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萝卜叶和鸡毛白菜
在我小的时候,老西宁多数人家都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一年四季多是粗菜杂粮,萝卜白菜成了每家每户主要的蔬菜。
到了农历三四月,已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户,上年储备的腌制“老酸菜”、雪冻“大头菜”,甚至晒干了的干菠菜,基本上都吃了个干净。许多人家不仅断粮,并且缺菜,洋芋蛋蛋水兑面,成了老西宁人家的家常便饭。
又有谁知,那时的老西宁,春天迟迟才来,种植蔬菜的时节又多在种粮之后,到了农历三月底、四月头上,西宁湟水河两岸的北门外、上下朝阳等地的园子家(老西宁人称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为园子家)才下籽种菜。再等到月底,快到端午节了,菜畦里的萝卜、白菜嫩芽才从地里长出来,一畦接一畦、一片连一片,密密麻麻,令人欢欣。此时此刻,园子家将大片菜畦里多余的萝卜、白菜秧子连根带叶剔除出来,只留下了极少数的秧子,待它们以后长成“天鹅蛋”“花叶水萝卜”“黄芽大白菜”。多余的萝卜、白菜秧子,也被园子家或贱卖或送给小菜贩,去做小本、无本生意,以此让他们赚点小钱,养家糊口。
小菜贩们挑着萝卜、白菜秧子,走街串巷,带着浓重的西宁乡音,高声叫卖:“萝卜叶儿,鸡毛白菜,一个铜板两大把!”从而,告诉人们,不用慌,新菜已上市。同时,那些心灵手巧的主妇们,便看菜做饭,做出了萝卜叶儿拌汤、鸡毛白菜丁丁,以及调味豆面散饭、杂和面搅团等美味可口的饭食来。萝卜叶儿、鸡毛白菜,不仅成了老西宁人常吃的蔬菜,而且还成了老西宁人赡养老人、探视病人的上等食品。尤以萝卜叶儿拌汤最美味。
还记得小时候,隔壁的泥水匠赵家爸,养着一位半瘫在床、年逾古稀的老妈妈。赵家爸和赵家婶子虽然不识字,可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平时他俩尽把豆面、杂和面留给自己,攒下点白面给老妈妈做油炝葱花细寸寸、花叶萝卜尕面片、鸡毛白菜白面拌汤等饭食。说是遂老人家之意,让她吃得有滋有味,吃得舒坦畅快!
就这样,日久天长,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老西宁人对萝卜叶儿、鸡毛白菜情有独钟,喜爱它的情愫仍有增无减。老西宁人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产生了诸如:“萝卜青菜各有各爱”“吃搅团要菜,做人要实在”等极具哲理的经典方言俗语。
不仅如此,西宁老前辈依据“萝卜”和“白菜”,还给我们演绎了一段青海版《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传说。说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事,有一日,康熙爷带着几个侍从保镖一行五人,到了西宁府某地私访。由于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走了两天一夜后,已是筋疲力竭、饥肠辘辘。无奈,他们只好艰难地前行。当他们翻过了一道小山梁后,发现有一农户为躲避兵荒马乱而隐居此地。康熙爷进屋求食,农夫用豆面,加上萝卜丁丁、白菜叶叶、葱花,做了一大锅汤饭给他们吃。康熙爷饥不择食,越吃越想吃,居然连吃了三大碗。饭后,康熙爷问及农夫,该饭用之何料,有无名堂?农夫回答:用白玉、珍珠、翡翠、麸金面混合做成,名为“珍珠白玉翡翠黄金汤”,为此,康熙爷沉思良久,感慨无限。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