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印迹:曾在南山看戏听曲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十梅 赵新丽 时间:2011-08-26 08:43

    8月24日早上,在南山寺路口,我们见到了耄耋老人杨恺先生,他指着对面一幢幢居民楼说:“上世纪40年代,这里有一座戏台,我小时候还在这里听过戏。”

 

    南山寺戏台旧址在今天的南山寺丁香园对面。解放前南山路是一条砂石路,每逢节庆庙会,南山寺香火鼎盛,戏台前更是人头攒动。南山寺戏台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物采用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不失秀逸。整个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台和后台中部向前凸出的部分作为戏台。为了方便演员演出,台面采用木板制成,乐师们吹拉弹唱的地方在戏台东侧。

 

    后台由三间戏房组成,西面一间主要用来存放道具及演员的服装,东面一间是演员们的化妆间,中间戏房供奉着火神。东西两间戏房与戏台的连接处各有一个小门,供演员们进出场,每当庙会结束,看守戏台的人都会将门锁住。三间戏房的最东侧有一排楼梯,供演员们进出后台。戏台的正前方便是南山寺,当时通往南山寺的楼梯还是用石头砌成的,楼梯两旁的白杨林是比较有身份的票友看戏的最佳场所,里面的茶园为观众提供一些小吃及盖碗茶,在这里既可以乘凉,又可以赏戏,深受观众的喜爱。戏台后面是一亩白杨林,白杨林东侧是一条小吃街,香客和票友们若在此休息,就可以吃到各种小吃。小吃街的东面是一条通往西门的砂石路。

 

    戏台主要上演的剧目以秦腔为主,如《四郎探母》《五典坡》《鹊桥会》《麻姑献寿》等等。

 

    杨老先生介绍,当时西宁还有两个比较有名的戏台,分别是城隍庙戏台和山陕会馆戏台。

 

    城隍庙戏台是三个戏台中规模较大的,它以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整个建筑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戏台面积近40平方米,每年的四月八、端午、六月六等节日,人们争先恐后前来听戏,真是一派热闹景象。

 

    山陕会馆戏台由山陕商会票友搭建,整体为二层松木结构的品字形结构,布局巧妙,建筑精致,两旁建有高廊观楼,观楼上是小包厢,主要供票友赏戏。山陕会馆戏台主要唱京剧。杨老先生告诉我们,小时候家人带他去看京剧,看着一张张各具神态的花脸,幼小的他害怕不已。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