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旧事:耍“活络”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十梅 时间:2011-11-18 11:1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宁人家大都不富裕,孩子们能玩的东西少之又少,耍“活络”就是女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也叫“耍石头”。所谓“活络”其实就是女孩子们用黑瓷缸或是黑瓷盆的碎片磨成的拇指大小的扁圆形玩具。

 

    年逾花甲的杨文盛先生说,他小时候就看见过姐姐做“活络”。那年冬天特别冷,家里腌菜用的黑瓷坛被冻裂了,虽然父亲想用铁丝固定一下再用,但弄了半天还是不行,只得扔了。坛子刚扔到外面没多久就被玩耍回来的姐姐抱回了家。杨文盛先生还记得当时姐姐脸上那兴奋的表情,似乎是捡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姐姐,这坛子被冻裂了,不能用了!”杨文盛不解地问姐姐。姐姐却神秘地一笑说:“谁说它不能用了,可以用它来做‘活络’啊!”说着,姐姐找来一块稍大一些的石头开始制作“活络”。

 

    只见姐姐用找来的石头小心翼翼把大瓷片敲成了小碎片,再细细地从中挑选出大小相近的五块瓷片,在石头上磨了起来,边磨边转动瓷片,还不时地用手指摩挲一下是不是光滑了。一块,两块,三块……终于,五块“活络”制成了。

 

    “当时,姐姐可高兴了,就像拥有了一笔财富一样,向我不停地炫耀!她说隔壁家的女孩有一副‘活络’,可抠门得很,不让别人玩,这下她也有了。姐姐说的时候还不忘将剩下的黑瓷片收起来,说如果丢了还可以再做。”杨文盛先生说,当时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不找些石子来玩呢?既方便又好找。后来他才听姐姐说,那是因为一来大小相同的石子不好找,磨起来也比较费劲,二来是因为相较于石子,黑瓷片要轻巧许多。

 

    每副“活络”一般是五枚。五枚 “活络”中有一枚叫“天弹儿”,因玩时要将它抛到空中而得名。女孩们玩时会围坐在一起,按规则玩耍。规则是要一边玩一边唱,唱的数字是几就要抓相应数字的“活络”几枚。首先将“天弹儿”抛起,同时抓起地上相应数字的“活络”,然后再接住“天弹儿”,如果你抓的“活络”数目不对或是没有接住“天弹儿”都算你输。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抓“活络”的手碰到了你唱到的数目之外的“活络”也算你输。

 

    民俗学家朱世奎先生对儿时耍“活络”的唱词记忆犹新:摸个个,摸上着;丫尖尖,挑单单,揽三盘;斜俩儿,顺俩儿,织俩儿,拍下儿;可大楷,一大儿,两小儿,上手儿,打掉儿;取一个,揽三盘……

 

    时光荏苒,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活络”渐渐被“骨节”取代。而今天,无论是“活络”还是“骨节”,都很少看到有孩子玩了。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