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往事:湟源捐款抗日旧事
青海地方史学家程起骏曾在民间档案收藏家刘平处,看到有关抗战时期湟源民众捐款购买飞机的公函。公函是1934年湟源县飞机捐款收管委员会写给湟源县粮茶局局长,希望其“眷怀国事,力挽危机”“劝导僚属,慨捐囊金”。
从密函的日期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件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已占据华北大片土地,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这才有了捐款支持政府购买飞机的事。青海虽处于战略大后方,但各族民众同样加入了全民抗日的洪流。青海各地相继成立了飞机捐款收管委员会,函件的内容就反映了湟源县积极开展捐款工作的情况。
公函勾起了程起骏的回忆,他还记得岳父董永信与他闲谈时,曾提过湟源捐飞机款的往事。他推算了一下,这件事正好发生在1934年。
董先生就是湟源人,当时他20岁,在本地人开办的“福兴源”商号中做伙计。那天是农历四月初七,第二天就是踏青赛马会。掌柜给每个伙计发了一块大洋,说是赛马会上吃喝游玩一天的用度。四月初八一大早,伙计们正准备到赛马会上好好吃喝一顿,掌柜却叫上全体伙计、账房先生到隍庙,参加捐款买飞机的大会。他们到隍庙时,大庙里已站满了人,庙里已布置成会场的模样,廊房中贴着标语,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
董永信的当家三爸借了沈馍馍铺的钱,这天正好进城还账,见隍庙里人山人海,便挤进去凑热闹,刚好撞见董永信,便问:“这是干吗?”董永信说:“捐钱打日本!”董永信的三爸家在偏僻的山沟里,一年也难得进一次城,他又不识字,日本这个词语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概念。
捐款大会上,湟源首富李耀庭的一席话说到了董永信的心坎里:“国家,国家,家离不开国,没有了国,哪还有家!日本人要拆我们的庄廓,我们不管还等啥……”说罢,李耀庭带头捐款2000块大洋,董永信一听,惊叹不已,满场人也发出了呼喊的声音。随后湟源的其他富商也捐了不少款。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物,还有许多人捐了粮食、炒面、清油、羊皮等。董永信的三爸听了大家的讲话,又看见人人踊跃捐款,说啥也要捐点钱。董永信赶忙劝说:“你好不容易凑够了还账的钱,这次捐款是自愿的,又不是硬摊,你就别捐了吧。”三爸说:“那不成,这日本人也太可恶了。不知道便罢,知道了也要表表我们庄稼人的心。”
晚上,董永信的三爸到他家吃饭时说:“我给沈掌柜说少的利钱秋后一定还上,可沈掌柜一听是捐了款打日本人,便说既然那些利钱抗了日,我俩的账就算两清了!”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