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茶 · 马 · 茶马司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时间:2012-02-10 16:34

    纸上西宁

 

    茶在青藏高原牧民群众的饮食中是不可缺少的。

 

    青海“花儿”唱道:“清茶不喝了奶茶喝,渴死了凉水甭喝 。 ”清茶指沸水中加茶叶冲泡的茶水,也叫沏茶;或是水与茶叶再加椒盐等作料熬煎而成的熬茶,如“把清茶滚成个牛血了”就是这个意思。清茶是相对在茶水中加进乳汁或酥油的奶茶、酥油茶而言的。以放牧射猎为生的牧民群众喜饮茶,这与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明史·食货志》说:“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于病。”《宋史·吐蕃传》说:“(其)人喜啖生物,无蔬茹醯酱,独知用盐为滋味,而嗜酒及茶。”宋人程之邵也说:“戎俗食肉饮酪,故贵茶。”明末清初的大文人顾炎武从食物结构、生理需要等方面分析了牧民喜饮茶的原因。他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然而青海地区不产茶,主要依赖外地供应。

 

    青海高原盛产马,“自兹花虬蕃衍人青海,奔驰电掣摧残垒”(吴拭《青海骏马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良马的产地。马是六畜之首,在农村是耕田等的主要牵引力;同时,不论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的车阵,还是广泛运用于战争的骑兵,马均是重要的军事装备,所以古人有“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的说法。可是中原地区却少产马,这样“茶”与“马”、高原牧区与中原大地、吐蕃与汉族之间便互相依赖、互通有无,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态势。

 

    北宋时期,作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宋王朝,需要大量的耕马和战马;然而盛产马匹的夏、辽、金等常与宋处于猜忌、戒备、冲突的情势中,作为战略物资的马匹常常是限制或卖给宋朝的。因而,宋朝所需的马匹主要来自河湟,河湟所需的茶叶则来自茶马互市和宋朝的回赐。据记载,自北宋熙宁至元丰(1068年—1085年)间,北宋每年运到熙州、河州茶马互市的茶叶为40000驮,买马每年不下15000匹。

 

    今青海境内的茶马互市始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后,吐蕃请求与唐划界和互市,唐同意在赤岭(青海湟源县境内的日月山)、甘松岭(今四川松潘西北)开设互市。

 

    宋与河湟间的茶马互市地始设在熙河,还专门设立了榷茶司和买马司掌管茶马交易,人们合称为茶马司。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立茶引法,发给茶商茶叶运销证,严格规定运销数量和销售地点。发展到明代,已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茶马交易制度,采取严厉措施,由国家垄断茶叶的运销。为了便于河湟地区的茶马交易,明朝初年将茶马司由秦州移到了西宁。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贸易的活跃,茶马专卖逐渐废弛;到了清初,茶马司才被明令废止。 摘自《河湟史话》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