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春风化雨话窦公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李逢春 时间:2012-02-17 16:23

    河湟人物

 

    窦公是人们对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在西宁、乐都教育界颇孚众望的窦佩玉老师的敬称。

 

    窦佩玉(1907年~1985年),字环臣,湟中县丰台沟人,后移居西宁。1933年于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1934年受聘任乐都中学教务主任兼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1935年8月以后,先后在西宁师范、西宁一中、湟川中学、昆仑中学任教,后任西宁中学教务主任。西宁解放后,继续任教于青海师范、西宁女中等校。

 

    窦佩玉涉猎广泛,可谓一专多能,他既擅长数学,又能胜任物理、化学教学。他说:“学者对天文、生物及社会进化等学科应予涉猎,如此,则对己、对人、对集体在天地中的位置及其活动之意义和价值,有较正确之认识,因而处理亦较得当。”他在广泛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对语文和音乐也有一定的造诣。由他作词、谱曲的《反法西斯歌》《穷人之歌》《激励抗日歌》等在西宁各校学生中广为传唱。如《激励抗日歌》的歌词写道:“鸡已鸣,天欲晓,中华儿女是英豪。激剑气,理三焦,百练筋骨斗志高。今朝蓄精在青海,他日转战龙江桥。”据称是由窦佩玉作词的《国师校歌》:“河源远,江水长,人文蔚起,边政吐芒光……”更是激励和鼓舞了国师的莘莘学子。

 

    在教学上,窦佩玉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他常说: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做一个老师,要经常记住这一点。窦老师正是以此要求自己的。

 

    窦佩玉曾在创作的歌词中写道:“昆仑山下海之东,湟中气象浩雄,巍巍学府补天公。”“管取湟中英杰,都教列门墙。”表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壮志,也寄托着他的希望。窦公的人品和学识,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