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建筑:河湟民居庄廓院
南面为延年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习俗称大门为财门,安大门有祭门庆贺之仪,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美好的心理愿望。大门与围墙平齐,进了大门便是第二道屏封门,屏封门一般不开,只有庆吊二事时开启。平常走左侧单扇小门进入院内,大门前十步外有照壁。考究的大门有水磨砖雕墀头门楼。带兽环黑漆大门,照壁也是水磨砖雕的,十分精美。一般大门也就是结实的双扇门,个别贫寒人家也有简易单扇大门。照壁一般也是土坯砌成。
东北方和西南方房屋建筑十分简单,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茅坑。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只是一种讲究。
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大门两侧的南房作杂物农具储藏室。中间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植牡丹、丁香、箭竹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宫。逢年过节,早晨焚香,以敬神灵。
以上庄廓院只是一般而言,有大户人家,亦多有一进两院乃至三院,外院作骡马畜棚、草房等,内院俗称里院,北房也有建二层楼,砖雕墀头,雕梁画栋,十分豪华。有小户人家,生计艰难,庄廓内只建北房数间。向阳而居。由于人口发展,庄廓连庄廓,大门朝向也随地势道路,顾不了许多讲究。
青海庄廓院大门前一般有水渠环抱而流,取象“风水”中的“金带环抱”,东侧亦有流水,取象“青龙蜿蜒”,西侧有道路,取象“白虎驯服”。庄廓周围溪流潺潺,绿树葱茏,麦田随风起波浪,整体环境十分幽静。也有的庄廓周围辟为果园,更是花园一般,春季桃梨花丛中见屋檐,秋季累累果实掩门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青海农村建房造屋,十分热闹,全村邻里都来帮忙,先筑围墙,俗称打庄廓。墙基夯实后,安墙板,在墙把势(专门打墙的技工)的指挥下,将潮湿的黏土均匀撒入墙板槽内,由数人光脚行走踩踏,更换墙板,逐层打上去。用这种办法打墙,晾干后墙体十分坚固,板筑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现存的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城墙就是板筑墙,至今屹立不倒。
围墙打好,木工开始制作大木梁架,按中轴线对称原则,四面房子一般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正房每间面阔2.8米,前廊深1.8米,里间深5米。前后柱顶承接大梁,大梁下为随梁,大梁上安垫墩横置五路檩条,檩条砍方,两端用燕尾榫连接(俗称银锭卯)。檩下垫墩由后向前依次递减高度,取走水。平顶屋面坡比约为7%,小了则排水不畅,大了则雨水冲走黄泥苫背。前檐是木雕集中的部位,檐柱顶承接平板枋,上为匝梁(类似挑尖梁)匝梁头作雕饰,前端承接挑檐檩,柱中心线上承接正心檩。挑檐檩下置假梁头安装木雕花板,平板枋下置木雕花墩,花墩下为小额枋(俗称扯牵),檩条上钉椽子,檐椽椽径一般15厘米,椽上钉望板,或铺细劈柴,称踏柴。上面用泥团按搭接顺序密密压上,再上两道麦秸泥苫背,屋面算是完成了。东西房前檐木结构简化。檐柱顶直接承檐檩,下为花墩、小额枋。以上这种大木做法是甘青地区普遍流行的地方做法。
青海的庄廓院看着土气,甚至有些简陋,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少了些华丽,与江南水乡民宅比,又显得朴拙,但它是在青海高原长期的历史条件下,漫长的高寒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是青海劳动人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居所,承载着青海的乡土文化。如今,农村的庄廓院也在逐步消失,代之以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小砖混楼。剩下的庄廓院也被拆改得不是原有面目。木装修、支摘窗被改成大玻璃窗,砖雕槛墙被贴了瓷砖。增强了实用性,但感觉上不伦不类。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