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西宁:黄河九曲道和党项故道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之北,东流经大积石南,绕山折而西北流于积石山北,又折而东北流,至共和曲沟始正东流。曲沟以上河流曲折,古有九曲、河曲之称。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通过鄯州都督杨矩奏请获得九曲之地为公主汤沐邑,遂造桥河上,置独山、九曲两军及洪济大莫门等城,九曲之地遂成为吐蕃东进的重要基地。后哥舒翰收复九曲,又分其地置浇河、洮阳二郡。在唐蕃双方的争夺中,汉大小榆谷地、吐谷浑河南地、唐黄河九曲地又成为军事交通的另一途径。
黄河九曲道,即吐谷浑河南道的东段,是自丝绸之路上的渭州(今陇西)西南行250里至岷州(今岷县),180里至洮州(今临潭),200里至洮阳郡及神策军(约今西仓、新寺地区),经今河南、同德二县约300里渡黄河,在兴海赤水地区与鄯城逻娑道相接去吐蕃。唐与吐蕃在九曲所置诸军、城,大多在此道上。安史之乱后,边防军悉数内撤,河陇之地东西数千里全为吐蕃所有,交通亦属吐蕃管理。
隋末唐初,古析支之地,亦即黄河九曲,今果洛一带的党项羌开始强盛,并归附唐朝。后党项苦于吐蕃的东进掳掠,一部分请求内徙安置在庆州(甘肃庆阳),发展成为西夏;一部分被吐蕃役属,被称为弭药,党项故地全部被吐蕃占有。
党项故地以产名马称著于世,即河曲马,亦称河南马,产于黄河九曲或黄河以南,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皆为党项故地,产马的中心,阿坝则为马匹的贸易枢纽,武都又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蕃人嗜茶,汉人需马,以茶易马,互通有无,因茶马互市需要的党项故道就是在吐蕃兴起后的新形势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长安西行经风翔、凤州(凤县)、成州(成县)等地,即达茶叶集散地的武州(武都),从武州沿羌氐东路北出洮岷或西出叠部(拓跋氏故地),即党项故地。由叠部西南至阿坝(即昂城、陌昌,为米禽氏故地),折西北至久治(细封氏故地),班玛(颇超氏故地)、达日(黄河沿岸为野辞氏故地)等地,越巴颜喀拉山至玉树戎模、中坝(亦为产马地)与河源吐蕃道相交西去逻些、戎模,中坝以西不产马,故不仅唐朝,就是吐蕃所需乘、驮马,亦仰赖青海,大多以党项故地输入,另从阿坝东南入成都,亦是党项故道的又一出路。
党项故道不仅是茶马商道,也是白兰故道。白兰羌原住大小榆谷地以南,后西渡黄河到布尔汗布达山巴隆河流域,复又向东南发展,在党项羌渐向东北迁徙后,即进入党项故地,到维州(四川理县)地区与白狗羌为邻。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白兰与白狗并遣使入贡,即以其地置维州,安置白狗;置恭州(故治在松潘叠溪营西南),安置白兰。其具体路线是:白布尔汗布达山的东端托索湖南边的花石峡东南下,经黄河南岸达日,出阿坝(达日至河坝为党项故道中的一段)到达维州。
党项故道的开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条以茶马互市为主的运输干道,横贯东西于青海南部,至宋代作用更为显著,并延续也达千年,在贸易史上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 (节选自《青海公路交通史》)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