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老西宁:二月二,咬虫儿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时间:2013-03-08 10:08

    过了正月,很快就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街上叫卖炒大豆的小贩多了起来。老西宁有句俗语:“二月二,咬虫儿”。这一天,人们要吃大豆,乡里的亲戚到城里的亲戚家送大豆,孩子们兜里装满了炒大豆也互相赠送。据说,在这一天吃大豆,庄稼就不会遭受虫子的侵害了。它的起源大概与农事选种工作有关。俗话说:“立春三日草芽青,惊蛰一过虫子生”。到了农历二月天气暖和了,各种虫子便复活起来,而豆科粮食最容易受潮虫蛀,虫蛀过的种子就不会发芽了。所以,在下种前,必须精心选种。旧时,粮食缺乏,被虫蛀了的豆子人们也舍不得扔掉,于是就或炒或煮,久而久之,吃大豆也就有了防虫的意思。

 

    河湟地区,炒大豆也有讲究。

 

    刚过正月,农家的院子里是晾晒的大豆,没有种大豆的人家就用小麦跟别人换,城市里,早有“大豆客”在巷子里转悠吆喝着:“换大豆、换大豆……”人们习惯把拣好的大豆在清水中泡泡,然后在台子上晾干。

 

    炒大豆的方法也是独特的,必须掺着细土来炒,用铁锹端来干土,用筛子筛,那细细的土就筛了下来,把细土放在锅里,再放进大豆,火烧得旺旺的,只听见啪啪的响声,大豆在土里爆响,颗颗裂开,颜色黄澄澄的,吃起来又脆又香。

 

    我省民俗学者巢生祥先生在《老西宁城记忆》一书中提到,二月二吃大豆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腊月里吃了腊八的麦仁,将人们的心糊住了,人们便糊里糊涂地花钱,大大方方地采购,过了一个丰富而欢愉的春节。到了农历的二月二,家家都要吃炒大豆,吃了大豆开心窍,人们从这一天起清醒了,一方面要继续精打细算过日子,一方面要收拾农具,准备一年一度的生产。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家里有小孩的,母亲或奶奶早早缝好一个小红布袋,里面装上麦子、青稞、豌豆、菜籽、胡麻等五色粮食,封口上缀一点五彩丝线,这一天早上绑在孩子的肩膀处。在这一天里,妇女们还不能动针线,因为这一天龙抬头也睁开眼睛了,害怕针伤了龙的眼睛。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河湟地区的许多村子里都要举行庙会,白天唱大戏,晚上耍龙灯,仍然像过春节一样热闹。

 

    “敬龙王”是二月二里最为隆重的仪式。在有的村子里,凌晨三更,村里的男人们个个早起,身着新衣,在摆放木架布套的长龙面前,设列香案,放火煨桑。一时间,烟火缭绕,桑味飘香。拜敬过“龙王”后就由十几个强悍的小伙子,分节高擎着长龙,龙套里点着蜡烛,敲锣打鼓,一路“咚咚锵锵”地行进到附近河滩或山根的泉水边去给龙“饮水”。然后,“龙抬头”,便从地头和村道上摇头摆尾“喷吐雨水”,祈求五谷丰登。

 

    二月二,孩子们还用大豆玩游戏。

 

    一种是两个人玩,一把大豆撒在桌上,一个人用一颗大豆弹另一个人的豆子,弹中的就赢了,把赢了的这颗豆子划拉到自己这一边,再接着弹。另一种是,孩子们在地面上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放一颗大豆,另一个孩子站在三角形的一边,往三角形里扔大豆,若扔进去了,就将前面那个孩子的三粒大豆全拿走了,若扔不进去,这粒大豆就输给前面那个孩子了。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