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旧事:徐家堡·双寨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靳育德 时间:2013-04-19 10:34

    西川南路上有个村庄,名叫“双寨”,它西邻新墩,东连韦家庄,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与黑嘴儿村隔湟水相望。从大小石门流出的金纳水从村东流过,四周平坦,土地肥沃,与其他村庄相比,比较富足。当你沿西川南路西行,过韦家庄,前面便是一溜儿慢上坡,双寨村其实就在高阜之上。双寨地处富庶的西川中部,赴湟源峡的西川南路正好穿村而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很早这里就有人建宅居住,村名徐家堡,从村名可知,当年这里由徐氏家族开土分茅,渐成村落。

 

    据清初由分守西宁道陕西布政司右参议苏铣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仲冬修成的《西宁志》记载,早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于地方不靖,战火连年,由都御史廖逄节奏请朝廷在边塞要隘“帮筑城堡”。此议得到准奏后,廖逄节即组织民众在官军协助下修筑寨堡,增设防护设施,此工程遍及今湟中、大通、互助、平安、乐都和民和。当年共增筑134个堡寨,东到距西宁200里的高泉堡,北到距西宁80里的庙沟山城,西到距西宁60里的康缠堡(今多巴康城寨),南到距西宁40里的高峰山城,其中也包括徐家堡。徐家堡南通甘河滩,连接金纳峡、门担峡,地处西川南路交通要道,所以也处在这次帮筑之内,在 134堡中名列第二。因西宁南川还有个“徐家山城,城南四十里”(即今徐家寨),所以《西宁志卷四·兵防志·堡寨》一章中记为“徐家北堡,城西四十里”。由于西川南路正好从徐家堡穿村而过,当年修堡时,人们在路两侧各修有一小堡,分称徐家北堡和徐家南堡,以期战时互为犄角,重在策应,不想这一设施竟使徐家堡村名改变,就像北川的双庙成为村名一样,人们竟以“双寨”取代了原来的村名——徐家堡。

 

    上世纪60年代初,青藏铁路从西宁延伸到海晏县,铁路正好从双寨村东通过,因而这里设有“双寨”车站,后来去青海钢铁厂(厂已撤,厂址在今甘河工业园区)的铁路线也从双寨车站分出,在过去公路交通不便的岁月里,双寨车站作为一处铁路客运站,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改革开放后,双寨村利用当地交通便利的条件和土地资源,办起了砖瓦厂,红红火火的砖厂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近些年,村上农户已达500多户,2000多人,虽然家大业大,但富裕起来的农民却把目光看得更远,利用村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湿、劳力充足等有利条件,大规模生产康乃馨、唐菖蒲、香水百合等观赏花卉,因而成为青海最大的鲜切花育种基地,所产花卉运往西宁、兰州、宁夏等地市场销售。富裕起来的双寨村现在不但是湟中县“小康示范村”、省文化厅命名的“小康文化村”,而且还被西宁市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