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1952年的房产记忆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时间:2013-07-26 10:44
 

    曾有媒体报道,湖南桂东县发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土地房产证,签发时间为1953年。

 

    日前,记者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宋家寨村村民宋长清家里也见到了一张土地房产证,它的签发年代为1952年,比湖南桂东的还要早1年。

 

    61年前的土地房产证长啥样?

 

    7月23日,71岁的宋长清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打开给我们看。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全称是“青海省湟中县土地房产所有证”,长约50厘米、宽约32厘米,纸质虽然发黄,但十分厚。上面有方形的“湟中县人民政府印”、骑缝章和县长签名。这张证件上所有人名字的地方填写了宋长清父亲、母亲、哥哥、弟弟以及宋长清本人的名字。“当时,我还没有起长清这个官名,所以证上写的是我的小名——中生。”宋长清指着这张证上的名字解释,“我们家有兄弟四个,但1952时最小的弟弟还没有出生,所以这上面只有我们兄弟三个的名字。”

 

    这张证上还有其他左邻右舍叔伯的名字,更详细的是对土地的种类、亩数及房产间数、面积与四邻关系的清晰具体的说明,并注明“保护农民已得所有权”“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廿九日发”等字样。虽然距今已有61年,但填写的毛笔小楷字迹端庄秀丽,清晰可辨。

 

    这张证上显示,当时的宋家寨还属于湟中县管辖,61年过去了,宋家寨的行政区划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宋家寨村地处西宁市西郊,北接湟中县海子沟镇,东临西宁特钢集团公司,距西宁市中心约13公里。1949年属湟中县管辖,1956年划归西宁市。

 

    “父亲把土地房产证一直锁在柜子里”

 

    在这张土地房产证上,可以看到“房屋8间,占地6分”的字样,那么,这8间房子还在吗?

 

    宋长清说:“原来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2004年,我翻盖成了砖瓦房。虽然那些房子已经看不到了,但占地大小以及位置都没有变,就连左邻右舍的主人也没有变化。”

 

    走出家门,宋长清指着斜对面的一座砖瓦房说:“这是王璠家的,那边是宋长顺家的。现在,村里已经没有老房子了,大家都盖起了砖瓦房,有的人家还翻盖了好几次呢!”

 

    在宋长清家的灶间,我们看到了一段雕花的木头。“这是老房子上的物件,我看它刚好可以放吹风机,就留下来了。”宋长清说,据家里的老人讲,以前盖老房子的时候,柱子的料下得短了,但又不能浪费,就找人做了一段木头雕上了花,放在最下面撑着。这也是他家老房子最后的一点旧物了。

 

    宋长清说,父亲在世的时候,把这张土地房产证看成宝贝,都是锁在装重要物件的柜子里,钥匙也是他自己拿着,从来不给他们兄弟看。后来,钥匙传到了宋长清手里,他才把土地房产证拿出来仔细看了看。

 

    见证当时农村政策的变化

 

    据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的,这张土地房产证为1952年11月29日颁发的,是新中国首批颁发的土地房产证,当时中国正兴起农村土地改革热潮,这无疑是当时农村政策变化的见证。证件虽早已作废,但很有收藏价值。

 

    宋长清站在自家崭新的砖瓦房前,感慨地说:“这证件早就没有用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手里有了新证,我保留着它,是为了留给子孙后辈们看看,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宋长清老人展示1952年的土地房产证。

 

    晒老物件,讲老故事

 

    老物件,由于时间相对晚近,承载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人生聚散、世事兴衰和怀旧情结的情感记忆。《老西宁》版面诚邀您,晒出带有鲜明的河湟地域特色以及时代特点的老物件,与我们共享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联系电话:0971-8457508

 

    电子邮箱:704083706@qq.com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