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老西宁的 群众歌咏活动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石哲 时间:2013-07-26 10:44

    六七岁时,我常常听父亲闲暇时哼唱《大路歌》《苏武牧羊》等歌曲,我觉得好听,就跟着学,久而久之,我也会唱这几首歌了。

 

    实际上,早在清末民初,随着新学堂的建立,一些学堂陆续开设了音乐课,就产生了不少校园歌曲。以后,缘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抗日战争的开始,进步人士给西宁地区带来了抗日救国歌曲,老西宁人也以会唱这些新歌为荣。

 

    1916年,西宁县立女子两级小学堂首次开设了唱歌课,但因没有音乐教师而一直未开课。

 

    1924年,甘肃第一师范西宁籍几名毕业生回西宁后在一些学校担任了音乐教师,教唱的歌曲有《满江红》《苏武牧羊》《木兰辞》等,初次用风琴伴奏,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下课休息时,学生们也常常高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个个真情投入,慷慨激昂。

 

    到上世纪30年代,随着电影的传入,一些电影歌曲如《天涯歌女》《大路歌》《毕业歌》《渔光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开始传唱。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西宁妇女界发起组织了“青海妇女歌咏团”,有进步女青年五十多人参加。她们经过认真排练,公开演出了《青海是个好地方》《老乡上战场》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为推动西宁群众歌咏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秋,著名音乐家王洛宾随西北抗战剧团来西宁,在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演唱了他作曲的《救亡进行曲》(鸣钢词)、《老乡上战场》《洗衣歌》(赛克词)等抗日歌曲。1941年杭州艺专教授李朴园率西北抗日宣传队第八队来西宁,演唱了《保家乡》《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抗日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

 

    1943年,著名音乐家王云阶偕同夫人李青惠及儿子王龙基来西宁。王云阶在昆仑中学、李青惠在青海女师均任音乐教师,以教唱抗日救国歌曲为主。他们还举办过两次音乐会,开办了音乐讲座,为音乐教师和爱好者讲授了《音乐教学法》和作曲原理。同时,王云阶还搜集了大量青海“花儿”和民歌,并将青海民歌《看一趟你来》加以改编,由同在昆仑中学教书的石殿峰(蓉九)先生填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四季歌》,在《青海民国日报》副刊《乐艺》上发表,一炮走红,传唱至全国各地。是年,南京蒙藏学校青海籍学生井国品、朱万成回西宁后,分别在国立师范学校和附小一部任音乐教师,教唱抗日歌曲《黄河对口曲》《流亡三部曲》,还组织了由三十多名学生参加的歌咏队,多次公演,受到欢迎。当时在各学校执教的音乐教师还有张芳杰、马源、周宜逵、窦怀臣、谢冠雄、王镇中等,在他们的努力下,群众歌咏活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歌曲《在太行山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水谣》《台儿庄》《保卫黄河》《枪口对外》《吕梁山的呼声》等在西宁唱响,大大激励了西宁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

 

    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文工团为西宁人民带来了大量革命歌曲。当时,我还是学生,我记得我们学唱了《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上世纪60年代,西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中的群众性歌咏活动一发不可收,合唱队人数从几十人发展到一二百人,陆续有了民乐队乃至管弦乐队的伴奏,大小歌咏比赛频繁举行,每逢群众文艺汇演第一个节目必定是大合唱。自1965年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上演后,西宁的群众文艺演出中,大合唱由单一的众声齐唱,演变为既有齐唱也有轮唱、合唱、男声或女声领唱,更有男女声朗诵,用诗句般的语言把几首歌曲连缀在一起,使大合唱越发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