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旧事:重阳节忆敬老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时间:2013-10-11 08:41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西宁人一向有在这一天登高、放“鹿马”的习俗。10月9日,今年重阳节到来前,记者和青海省地方文史专家杨文盛先生谈起重阳节敬老这个话题。

 

    杨文盛先生说:“尊老敬老是老西宁人的传统美德,以前在重阳节这一天,无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家人都会支持老人出门登高会友。老西宁人登高最常去的地方是北山,如果登高一定会到最高处的宁寿塔,眺望整个西宁城。”

 

    除了重阳节,尊老敬老还渗透在老西宁人的日常生活中。

 

    民以食为天,那就先说说吃饭的时候。昔日,经济不宽裕的时候,吃酒席可是一件大事。坐席的时候,老年人一定会被全桌人让到上位坐下。等饭菜端上来,要等年长的老人动了筷子,一桌人才开始吃。老西宁人吃酒席一般都是青海老八盘。青海老八盘中有一道菜叫“攒盘”,这道菜的盘子中央一般会放上一个煮熟的剥了壳的鸡蛋,这个鸡蛋必须要桌子上最年长的老人伸出筷子夹一下,全桌的人才能开始吃。由此,还有了一句俗语:“上席里的老人搛蛋。”“让老人坐上位、先夹菜都是人们对老年人尊敬的一种表现。”杨文盛先生说。到了敬酒的时间,年轻人给老人敬酒,一只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就要扶着端酒杯的手,以示敬意。划拳的时候,年轻人要对老人先喊出“八福长寿”“九九常春”等寓意吉祥的酒令。除了吃席的时候,就是在家吃饭,人们也要遵循这种规矩。

 

    再说说住。老西宁人一般住在四合院,家里最好的上房一定是留给老人住的,到了冬天,老人屋里的炕一定要烧得热热的。旧时,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家,到了冬天没有烧炕的条件,小一辈就每天临睡前给长辈暖炕。家里最好、最暖和的棉被也一定会是老人盖的那一床。

 

    走在路上,年轻人遇到老人,一定会躬身抱拳打招呼,就算只有一面之缘的老人也不例外。

 

    “那个时候,大家都住在巷道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谁要是不孝敬老人,消息传得很快,这种人是大家都鄙视的,甚至有时候,这种人出门办事都会被大家嫌弃。”杨文盛先生说:“当然,谁要是特别孝顺,这事情也传得特别快,大家都会力所能及地帮他一把。”

 

    杨先生小时候住在香坊巷的四合院里,他家的邻居李小伙是个特别孝敬老人的人。李小伙的母亲眼睛不好,不能做活,全家就靠李小伙的父亲卖菜得来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当时,李小伙还在上学,每天放学后,他就回家帮助母亲干家务活。“有时候,我的母亲看到李小伙太可怜,就让他来家中吃饭,这个时候,李小伙总是不好意思吃,然后红着脸和我母亲商量,能不能把饭拿回家给母亲吃。母亲常常是让他吃饱后,再带一份回家。不过,这一切都是要瞒着我父亲的,因为当时我家也不富裕,仅够温饱而已。”杨文盛说,“不过,李小伙的这些行为被我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尊老敬老让我铭记了一辈子。如今,到了新时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让也成了老人的我倍感欣喜。”

 

    在生活中尊老敬老已经成了老西宁人的一种习惯,就是在老西宁人喜爱的地方曲艺中,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唱段也不少。曾参与编辑《中国曲艺志·青海卷》的李锦辉先生说:“青海地方曲艺贤孝中,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唱段最多。贤孝一般由盲艺人表演,旧时,盲艺人时常走街串巷唱贤孝,不少人家听到有贤孝艺人来了,就会请他们到自家院子里演唱,通常是一家人都来听,无形中这些孝老敬亲的故事就被孩子们耳熟能详,尊老敬老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除了贤孝,青海平弦、越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比如传统曲目中的《岑母教子》《鞭打芦花》等。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