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黄牛”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祁承德 时间:2013-11-29 09:2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买很多东西都要凭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不需要某种票券,就给一些投机分子可乘之机。他们低价购进票券,高价卖出,从中获利,从而形成了一个非法的票券交易市场。当时,在西宁东关大街的湟光电影院、湟中大厦前的广场上(现义东商贸城门口)都有投机分子的身影。他们公开叫卖着:“粮票、鞋票、布票、副食票、工业券……”市场上倒卖票券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扰乱市场秩序,为了取缔这个非法市场,市工商局会同城东区政府工商科,并从市工业局临时借调了人手,协助城东区打击非法票证市场,我正好被借调去做这一项工作。当初,我们也抓到了一些倒卖票券的“黄牛”,由城东区工商科没收所倒卖的票券,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将自己家中的票券拿出来还钱贴补家用,对这部分人员,调查情况属实后,经过教育对方保证不再倒卖票券的,就会把票券还给他们。对长期低价收购高价倒出票券的票贩子,则由城东区工商科没收票券,上交到市工商局,再予以票贩子口头警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城东区政府研究决定,对这些票贩子中家庭困难的,由城东区劳动科配合介绍他们去建筑工地工作。有的人到建筑工地劳动几天后,认为工作苦、累,挣钱少,又继续倒卖票券。这些人对打击非法票券市场的工作人员已经很熟悉了,只要我们一出现,他们就吹口哨或者喊着:“老毛鹰来了(意为:抓我们的鹰来了)!”这些人就四散着逃开了。票贩子们为了躲避检查人员,不断变换着办法,起初,他们是单人倒卖,后来,他们就两人一组,一人身上不带票券,只负责叫卖,另一人带着票券在远处等着,等交易成功后,他们用手势联系,拿票的人再把票送过去。这样,当我们抓到他们的时候,没有票券的人就地开始抵赖,说是喊来闹着玩的,我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后来,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整天都守在市场上。票贩子们不敢在原来的地方卖了,就和我们打起了“游击战”,我们在湟光电影院门口,票贩子就在共和路口,我们在共和路口,票贩子又转移到了火车站广场……由于这些票贩子被抓到后,只能对他们进行教育警告,票贩子根本不害怕,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倒卖票券的现象。加上工作人员又少,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年,直到计划经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倒卖票券的“黄牛”才彻底消失。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