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小毛驴校车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来盛福 时间:2014-01-03 15:10

    西宁旧事

 

    1968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青海师院附中(今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大附中)工作。

 

    师大附中建校之初,为了解决全校四五百人的饮用水问题,学校买了一辆毛驴车,专门用来拉运饮用水。在那个机动车很少的岁月里,这辆毛驴车为学校的后勤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学校从城东区中庄迁至现在的五四西路后,办学规模扩大,师生人数增加,全校的用水量也增加了。于是在毛驴车上固定了一只改装的废旧大汽油桶,它成了学校的专用水车。那时学校前面是杨家寨生产大队的菜地和庄稼地,后面是小桥苗圃。有一条从西山根解放渠引出的灌溉支渠,自南向北流经杨家寨庄稼地,穿过校园进入小桥苗圃林地。这条支渠是用来灌溉杨家寨部分农田和小桥苗圃林地的。

 

    经过校园的水渠,从食堂灶房的东侧向北沿围墙下的涵洞穿出进入苗圃林地。总务处因地制宜,在食堂东侧的水渠上修建了一个蓄水池,让渠水穿池而过,这样只要渠中有水,池中就有水。与此同时,在食堂灶房里安装了两个木制方形蓄水池,负责拉水的员工每天一上班就套上驴车到水池边,将渠水舀到驴车铁桶中运到灶房,然后将水注入两个木制蓄水池中沉淀备用。两个木蓄水池轮流沉淀并消毒后,给师生供应生活用水。随着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加,日用水量也相应加大。毛驴车每天从早到晚,来回穿梭于灶房和校园水渠池子之间,每当第一个木蓄水池盛满时,第二个木蓄水池里的水早已舀空了。

 

    驾车的小毛驴毛色灰黑,很乖,每次车里装满水后,主人只轻轻吆喝一声,它便拉着水车径直朝灶房大门走去。卸完水,主人一声令下,它又拉着空车径直朝水渠池子方向走去,到水池边就停下。它还能听出主人往大铁桶中倒水时,因水位不同而产生的声响变化,由此判断水桶是否装满,当它判断出水桶已装满时,便不等主人发出指令,自己就抬腿拉车朝食堂走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西宁地区有了自来水。从此学校大灶和开水房的工作人员,用水时只要轻轻一拧水龙头,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了。这样,毛驴车又肩负起了食堂的采购及运输任务,从莫家路(今兴海路)煤场拉运生活用煤,从古城台中心粮店拉运米面,从古城台、胜利路等蔬菜门市部拉运蔬菜和副食品。

 

    1972年,学校给全校老师集体购买了洋芋、大白菜等冬菜。当时我住在中华巷,就向食堂的寇师傅借用了毛驴车,将冬菜运回家中。没想到小毛驴认识路,返回时我们从中华巷出来,小毛驴便顺着五四大街一路快跑,我跟着步行了一段路,到青海剧场就有点累了,只好坐在车上任由小毛驴自己走,不知不觉中毛驴车就到了学校食堂门口。

 

    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在西宁小峡外的下洪庄办农场,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每天往返于师大附中与下洪庄农场之间,给农场拉运化肥和工作人员的日常生产生活物品,返回时给学校拉运煤渣、蔬菜和米面等物资。后来,上级部门给学校配备了嘎斯卡车和青海湖牌卡车,还给食堂配备了三轮摩托车,小毛驴终于退休了。改革开放以后,手扶拖拉机和卡车也相继退出了校车的行列,真可谓“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