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第一阅读:大同街老87号——尘封的西宁机器磨面史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时间:2014-01-13 08:16

    说起西宁裕新面粉厂,不少上了年纪的老西宁人还多少有些记忆,它的厂址在西宁市大同街,创办者是从陕西来的朱志坚。1951年,这家工厂开了我省机器磨面之先河,结束了青海一直用石磨磨面的历史。在抗美援朝时期,这家工厂还为军粮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不少文献资料中都提到,当年西宁裕新面粉厂在大同街租赁了8间民房,但没有具体介绍这8间民房的位置。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了一些与西宁裕新面粉厂相关的珍贵史料,这其中就包括西宁裕新面粉厂典民房的典契。(典契即房地产典当契约,是指由出典人与承典人共同签订的契约,载明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淘来的宝贝

 

    这张典契的主人是西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廷育,说起收藏这张典契的过程,他笑称:“这是我从古玩市场淘来的宝贝。”

 

    时间回溯到2004年。

 

    那是一个星期天,王廷育像往常一样来到城东区的一个古玩市场,一家古玩店,放在门后的一个落满灰尘的破塑料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仔细翻塑料袋中散发着霉味的纸张,突然一张用毛笔写着“裕新面粉厂”几个字的淡黄色带有竖红格的毛边纸映入了他的眼帘。王廷育从事了多年的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直觉告诉他这张毛边纸可能极具史料价值。于是,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向老板询问价钱。没想到,老板说:“你要是要,这一袋子10块钱全部拿走。”

 

    “当时我高兴极了,原以为老板会漫天要价,没想到只要10块钱。”王廷育说,“这些东西可能在别人的眼中一文不值,可对于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回到家后,王廷育仔细翻看这堆东西,发现里面不仅有典契,还有西宁裕新面粉厂买设备的清单,以及裕新面粉厂当年生产经营情况的复印件。

 

    “文字实物是文史研究最有力的依据。我在一些文史资料中看到,西宁裕新面粉厂的建厂时间为1951年3月,地址在大同街25号,但几乎每份资料都没有更具体的内容,而这张典契无疑是填补了这样的缺憾。”王廷育说。

 

    寻找大同街87号

 

    典契上的具体内容为:“立出当房契约人魏著菁,今将自己坐落于西宁市大同街八十七号后院,南前房四间,东厢房四间(共计八间),情愿出当典裕新面粉厂名下使用,典期五年,同中言明,共典价为折实单位伍佰肆拾个整,当日房价两清。关于房产捐税双方均应遵照政府规定办理。在此典期,如裕新面粉厂有不需要时得通知出当人,有转当他人之权,不得有异言。恐口无凭,立当契为证。”契约上还标明,这一次房产典当的中间人是包寿柏、钱中禄。

 

    从契约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8间房子的地址在大同街八十七号后院,有南前房和东厢房各4间。那么当年的大同街八十七号后院究竟在哪里?

 

    1月9日下午,我们来到大同街寻找87号,可是,沿着大同街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87号。可能是随着城市的变迁,门牌号码也发生了改变。我们拨通了一位久居此地的老西宁人罗耀南先生的电话。他说:“原来的裕新面粉厂就在现在的大同街粮站家属院的位置。这个地方还做过挂面厂、后来又改成了大同街粮站,之后变成了粮站的家属院。”

 

    据罗耀南先生回忆,1952年他在大同街工作,有一次路过裕新面粉厂还进去看过,“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到厂房,是上下两层的,机器都在里面,还可以听见加工面粉的声音。”

 

    依照罗耀南先生的指引,我们找到了位于大同街36号的粮站家属院。站在家属院门前,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当年一车车的粮食拉进去,一车车的机器面粉又拉出来运往市内销售点,里面机器声响成一片,运输的工人来去匆匆。

 

    可是经过多方查证,如今的大同街粮站家属院,应当是当年大同街25号的位置,那么当年的大同街87号在哪里呢?

 

    为了找到神秘的87号,我们又询问了一位居住在大同街粮站的居民罗平。他曾在大同街粮站工作过。罗平说:“按照当年门牌号码的排列方法推测,87号应该就在粮站对面。”不过遗憾的是,他是在裕新面粉厂改成粮站后才在此工作的,以前他并不住在这里,所以不能确定。

 

    王廷育也说:“估计87号和25号距离很近,不然,太远了裕新面粉厂典下这8间房也很不方便。”

 

    当年的大同街87号,不知何时已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一种消失了的交易方式

 

    在契约上,我们还看到一个陌生的字眼“折实单位”。

 

    什么是折实单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尚未恢复,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波动剧烈。为了巩固新政权、稳定市场、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政府借鉴了早期在革命根据地用过的“折实”的办法,以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实物的价格总和作为折实单位。1个折实单位包含的实物为:面粉、布、煤等。按照前5天的平均价格为标准计算,由人民银行逐日挂牌公布折实单位的价格。

 

    1952年5月23日的《青海日报》二版上就登着:人民银行今日折实牌价:雁塔布一市尺三千一百元;面粉二市斤三千九百元;大煤五市斤一千三百五十元。共计每单位八千三百五十元。

 

    所以,这张典契的后面还写着:典价肆佰伍拾万零玖仟元。逾期二月罚金伍万肆仟壹佰零捌元。

 

    “千万不要以为当时的房价这么贵,当时的几万块钱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块钱。”王廷育说。

 

    赵寿山支持办厂

 

    再仔细看这张典契,上面还有当时西宁市市长的印章,以及两枚“西宁市人民政府印”“青海省财政厅印”方形的红色大印和8枚税票。足以说明政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拿到这张典契时,王廷育曾请教了上世纪50年代时任西宁市副市长的高仲远先生以及相关知情人士。据他们回忆,西宁裕新面粉厂的开办与青海省第一任人民政府主席赵寿山有关。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国家号召“保家卫国、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发展生产,支援前线,赵寿山动员西安裕丰面粉厂的经理朱志坚来西宁办厂。不久后,朱志坚带着家人和主要员工从陕西来到西宁,与青海义商廖霭庭等人合资办厂。说起廖霭庭,人们就会想起利民食品厂,而鲜有人知道他也是西宁裕新面粉厂的创办人之一。

 

    1950年6月,西宁裕新面粉厂在大同街破土动工。

 

    1951年3月,裕新面粉厂建成投产。西宁人终于吃上了机器磨的面粉。

 

    当时,西宁裕新面粉厂的原料是厂里自己采购的。除了在厂外开设面粉铺零售外,还在西宁市的东关大街、莫家街上设有代销店。1953年11月,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西宁裕新面粉厂就专门为国家粮食部门加工面粉。当时,“裕新”面粉在老百姓当中的口碑很好。

 

    1955年,西宁裕新面粉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8年,西宁裕新面粉厂转为地方国营。

 

    1962年6月,鉴于西宁面粉厂和马坊粮油加工厂面粉产量提高,以及省内州县上的面粉厂相继投产,西宁市粮食局决定撤销西宁裕新面粉厂。

 

    至此,西宁裕新面粉厂退出了历史舞台。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