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寻迹西祁土司始祖墓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郭晓芸   时间:2014-05-26 07:58   编辑: 张宏   

    明朝开始,中央王朝实行了“土司与流官参设、会之世守”的管理办法。设立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土司,多数为元朝地方官吏和少数民族上层头人。历史上,青海曾出现了西祁土司、东祁土司、东李土司、西李土司、喇土司等,他们对于稳定河湟地区功不可没,为历代王朝所倚重。

 

    吉炳正:西祁土司始祖墓护墓人

 

    5月的互助,和煦的风游走在田间地头。台子乡下台一村的吉炳正来到村子东头的牛头山下一座绿石墓碑前。近二十年来,他每天都要到这里查看一番。

 

    牛头山下的草已经绿了。钤刻着“贡哥星吉之墓”字样的墓碑,在阳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坟茔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新绿,旁边新植的杨树又粗了一些。1995年,父亲吉国元去世后,当时只有30岁的吉炳正就开始守护这座墓,“起初父亲护墓,是担心有人会盗墓,自从1998年省上将这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就安全多了,我们这一带已经没有人会打这座墓的主意。”

 

    因为西祁土司贡哥星吉长眠于此,牛头山这个地名便多见于诸多史料。但是,如今的牛头山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气势。吉炳正说,这座以“牛头”命名的小山,因为像极了一头东望的卧牛而得名,如今,因为不断取土,已经看不出牛头的轮廓了。而牛头山以东,就是许多史料中记载的贡哥星吉埋葬之地——多士代。

 

    吉炳正回忆起贡哥星吉墓出土的往事——

 

    1971年,牛头山上修起了砖瓦厂。在一场大雨中,工厂里洪水泛滥,凶猛地冲下山坡,一具柏木棺材露出地面。“我阿大说,冲出来的棺材是枣红色,早已腐朽的尸体上还有一身黄袍,一柄长约80厘米的铁剑放在尸体右侧,砖瓦厂里有胆大的人还扯下黄袍,后来制成了装象棋棋子的棋兜,很耐用。那把铁剑也被人拾回家里,用还很坚固的铁芯打制成了4把剃头刀。”

 

    出于对英雄的敬仰,村里人将遗骨隆重地埋葬在原地。在牛头山根下居住的吉国元主动承担起了护墓的任务。 1993年,西祁土司的后人专程来到这里修建墓碑,“在我家里住了二十多天。以后每年扫墓最多时能有七八十人,最少的也有二三十人。”吉炳正说,“每年田社到清明期间,他们都会来祭祖。”

 

    贡哥星吉:习识边事的蒙古族勇士

 

    因为守护着贡哥星吉墓,吉炳正慢慢地注意收集墓主人的生平。这位朴实的农村汉子说,贡哥星吉是一位大勇士,长眠于此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这种说法,在互助县党史办主任祁文汝那里得到了印证。作为地地道道的互助人,祁文汝始终对互助境内的人文历史很感兴趣。他介绍,西祁始祖贡哥星吉是蒙古族,本为元朝勋臣之后裔,官居甘肃理问所官,为正四品,赐封金紫万户侯。在元朝末年日渐式微的政治气氛中,贡哥星吉顺应历史潮流,于明洪武元年五月(公元1368年),在冀宁大都途中归顺。归顺后,他一直在陕甘总督麾下任职。因为他在河湟一带影响极广,又习识边情,朝廷对他委以重任。洪武三年至四年(公元1370年-1371年),贡哥星吉配合明军,随邓愈西上临洮、河湟,招抚元残部南木河、沙密、朵尔只什杰等14个部落首领,使河湟地区远离了战火,避免了战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持边陲安定团结的积极作用,颇受明王朝赏识。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贡哥星吉奉调往西番瓜、沙州等地招抚散漫头领,夺获金印两颗、虎头牌数面,屡建战功。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授予他西宁卫副千户职,挂武略将军印信,并准其世袭,守备碾伯,即今乐都、民和两地,自此,贡哥星吉为后裔奠定了明清两代世官的政治地位,成为河湟地区世官中军功显赫、建树颇著的一位将军。 “贡哥星吉在任二十余年,奉调征战十余次。互助的多士代和台子一带,都是他的封地,这里的居民当年都曾是西祁土司的属民,他们每年都会给西祁土司上粮纳草,废除了土司制度之后,原先住在这里的土司后裔搬走了,之后再没回来过。”祁文汝介绍。

 

    暖泉之谜:贡哥星吉为何葬于互助

 

    根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曾被贡哥星吉平叛的蒙古残部亦林真奔叛乱,贡哥星吉再次奉命平叛,在暖泉以身殉职,死后葬于互助县台子乡的多士代村牛头山麓。

 

    对于为何贡哥星吉丧命于贵德暖泉,却葬于互助这一疑问,祁文汝介绍,“在互助南门峡一带有很多土司墓,青海的东祁土司一族曾有9世土司都葬于互助南门峡一带,这说明当时土司去世后并非必须要葬于居住地附近。贡哥星吉虽然世居西宁南九十里的寄彦才沟,但是互助多士代一带是贡哥星吉的封地,完全存在死后迁葬于此的可能性。”

 

    然而,下台一村村民、今年68岁的吉生春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年牛头山上挖出过白瓷碗碟、锅台、橱柜等,说明这里曾经是贡哥星吉率部驻扎之地,村里还有人挖出过一枚刀币。加之牛头山附近曾经有很多眼泉,更有‘乱泉’之称,一些史料上记载的贡哥星吉命丧于暖泉,一说是贵德地区,一说是甘肃,我想既然有在战乱时不远几百里将尸体运到我们这里下葬的可能性,但是,更不排除此‘暖泉’为‘乱泉’之音误,更合情合理一些。”

 

    “牛头山附近,还有一个叫法为‘八万台’,村里世代就有‘贡哥星吉当年曾在这里打仗,折了八万人’的传说。如今在牛头山上,仍可寻到战争的遗留下来的焦土、炮弹芯。”吉炳正说。 时序流转,岁月更迭。六百年前烽烟四起的岁月已经远去,土司制度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贡哥星吉率部平叛的“暖泉”究竟在何处,还有待于史学专家考证。但勇士贡哥星吉保家卫国、稳定边陲的壮举不会随着历史的烟尘,被一抔黄土掩埋。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