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第一阅读 擦擦:微缩的佛像世界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张妍   时间:2014-10-27 08:18   编辑: 刘海钧   

    与擦擦的意外之缘

 

    24年前的一天,西宁藏家雷忠先生被一位朋友的“擦擦”所吸引。朋友家的这枚擦擦是用藏青、朱砂红、金黄三种颜色描绘,显得富丽奢华,擦擦背后整个涂抹成朱砂红,还钤盖了凹进去的圆形的海螺印章,而擦擦上的佛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细节生动。从此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擦擦。1993年,雷忠在拉萨八廓街见到有许多擦擦售卖,可是那些擦擦的价位都较高,一个售价几十元到一百元,雷忠买不起,他见到一个残破的擦擦,好说歹说,以15元的价格请到了。尽管这枚擦擦上的造像只剩下躯干和手臂,但姿态的灵动、优美,令残缺的部分带给他无尽的想象,因此他悉心保存至今。

 

    擦擦已有千年历史

 

    青海藏家张灵草对擦擦的了解很深,她说,“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佛神真像的复制,是一种用模具制作的泥佛像、佛塔,说白了,这种擦擦就是一种脱模泥塑,它和唐卡、酥油花一起被誉为藏传艺术中的艺术珍品。大的擦擦不过三四十厘米,小的只有半个指甲盖大小,因而它最大的美学特征就在于人物刻画的细腻入微与精巧传神。虽然在起源时间上有争议,但是在我省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发掘的一批吐蕃古墓中,曾出土过两种类型的擦擦,其中一枚擦擦与西藏西部阿里古格擦擦风格一致。张灵草确信,吐蕃统治西域期间就已开始擦擦的制作与传播。也就是说,擦擦至少有千年以上历史。

 

    张灵草说,擦擦是从古印度石板塔腹内置放圣物的风俗演变而来,是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

 

    目前被发现的早期擦擦,多集中在西藏、青海两地,同时,在甘川云贵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发现,它们大多以泥土为主要原料制成,坯泥外溢,具有一种古拙之美。在张灵草于青海请到的擦擦藏品中,就有这样的边缘不整,背面凸起如同圆鼓鼓的面包,并且布满掌纹和指纹的泥擦。

 

    为了研究阿里古格的擦擦,张灵草去年专程赴阿里,请回几枚边沿不太规则甚至略有破损的擦擦。这些擦擦材质是灰白色泥土,明显的造型特征是周边不加修饰,任凭多余的泥沿凸起,显得自然、古朴、天真,艺术效果很好。

 

    张灵草说,阿里古格擦擦,因为地域、历史原因,造像风格明显受印度克什米尔造像风格的影响,造像显得随意舒展,体现出高贵大方的气质。到了清代,人们对佛教造像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擦擦,被制作得颇为精细完美,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风格特点,结合西藏本土艺术特点,使得造像更趋于完美。

 

    市场价值一路飙升

 

    擦擦种类繁多,有泥擦、骨擦、布擦等。泥擦,以素泥为多,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因此价值相对较低。布擦是将以盐、藏红花等珍贵药品做脱水处理的圆寂大师的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它的数量更加稀少。

 

    张灵草先生说,由于制作擦擦原料的不同、年代的远近、制作者艺术水平的高下、出土和传世数量的多少等因素,使得擦擦分出了不同的等级,也就有了各自价值的差异。张灵草先生认为收藏的灵魂是文化,因此蕴含着艺术、历史、文化价值的擦擦应该成为理所当然的收藏对象,但是擦擦的收藏不容易,收藏珍稀品种更是可遇不可求。雷忠先生对擦擦的收藏有着自己的体会,他说,随着人们对擦擦认知度的提高,擦擦还出现在拍卖市场中,曾有一枚“唐比丘法律造多宝塔擦擦”以3.3万元人民币成交,还曾有一枚元代“不动明王像”彩擦,拍出2.6万元的高价。在雷忠手中有一枚擦擦,是12世纪吐蕃后期的作品,14年前他以40元请进,如今至少涨到了千元。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