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1988年,青海杂技首获国家奖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时间:2014-12-01 08:46   编辑: 刘海钧   

   1988年,青海杂技演员崔亚娟表演的《柔术滚灯》在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中获得银奖,这是青海杂技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1989年,崔亚娟又代表青海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此后,《柔术滚灯》作为青海杂技团的保留节目之一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过,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26年后的今天,我们找到了崔亚娟,听她讲述当年的故事。

 

    口述:崔亚娟、

    记录:记者 赵新丽

 

    小学二年级,我成了杂技演员

 

    小时候,我的身体很差。我的父亲是山东人,喜欢武术,我从小就跟着他练武。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青海杂技团要招学员的消息,就和家人商量让我去试试。当初家人是想让我去杂技团锻炼一下身体,没想到,杂技成了我一辈子的专业。

 

    我记得当时是在西宁市少年宫报名。那天,我和父亲去的时候,已经快下班了,招生的桌子都收了起来,老师们也准备走了。负责报名的老师问我:“你会什么呀?”我说:“我会武术!”可能是我的这句话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说:“那你打一套拳吧!”

 

    实际上,我和父亲学习武术时间不长,学得也不是很好,拳打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忘记了下面的招式,就跑去问在窗外看着我的父亲:“下面该哪一招了?”

 

    还没等父亲回答我,那位老师就笑着说:“不用了,不用了。”

 

    就这样,我过了第一关。

 

    接下来,还有两关。第一关是老师拍着巴掌打节奏,让我们跟着做。第二关是老师做一些简单的杂技动作,让我们模仿,不合格的也会被淘汰。幸运的是,我顺利过关。到了最后一关体检的时候,医生看着我的体检报告说:“血小板有点低啊!不过也没关系,年龄还小。”就这样,我又过了体检关。

 

    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报名的有3000人,从中只挑了30人。

 

    每天练功八九个小时

 

    我们这一批30人,是送到河北省艺术学校代培的。我们班男女生人数各半,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7岁。由于年纪小,学校还专门指派了老师照顾我们的生活。年龄小的孩子连自己的头发都梳不好,后来,老师只好把女生的头发全部剪成了短发。

 

    分配老师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万献惠、万献存姐妹。她们表演的双顶碗曾轰动了杂技界。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动作做不到位,就一遍遍练习,常常练得我们哭鼻子。

 

    学习杂技,非常辛苦。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练早功,7点半到8点吃早饭,然后上课,晚上还要练晚功,一天要练八九个小时。

 

    基本功,我们就练了两年。两年后,又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分配了专业课的老师。

 

    《柔术滚灯》的灵感来自酥油灯

 

    当时,我在同学中间并不是特别出众。我记得有一天,万献存老师对我说:“崔亚娟,你这样下去不行啊!”就因为她的这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万老师根据我的特点,让我去练柔术,她还给我设计了专门的道具,排练了专门的动作,就是以后获奖的《柔术滚灯》。

 

    刚开始练《柔术滚灯》时,我用的是不锈钢的碗,里面放上沙袋。后来,万老师专门去定做了《柔术滚灯》的道具。她说,之所以想排练这个节目是因为有一次到青海看到塔尔寺的酥油灯特别漂亮,而我来自青海。

 

    滚灯所用的灯每一个有5斤重,一共5个,而当时我的体重只有六十多斤。刚开始拿到手的时候,我连平衡都掌握不好,时间久了才有了感觉,练了一段时间就加上灯火。灯里面放的实际上是蜡烛,练习的时候蜡烛的油会滴到身上脸上,有一次还差滴到我的眼睛里。冬天还好,夏天就更苦了,气温本来就高,再点上蜡烛,温度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错失金奖

 

    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学校会安排一次会演,我表演的《柔术滚灯》就是在这次会演中被挑中,去参加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

 

    为了参赛,万老师又给我设计了两个高难度的动作——五把灶、双燕起双燕落。为了练习这两个动作,那一年的暑假我都没回家,一个人在学校的练功房练习。五把灶这个动作,刚开始和其他动作一样也是在灯光下表演的,有一天,我练习的时候刚好停电了,万老师说,停电也要练习,就这样,我在烛光下练习,等到五把灶这个动作的时候,万老师看到烛光下我的剪影,激动地说:“这个动作的时候把灯光调暗,效果更好!”就这样,《柔术滚灯》变得更加完美了。

 

    那一年的比赛是在长沙举行。在火车上,万老师姐妹给我的黄色练功服上一针一线地缝上了许多亮片,就这样我有了表演时的衣服。

 

    比赛时,我见到了很多很厉害的杂技演员,而我在这之前是没有在舞台上正式表演的经验的,因此,我非常害怕。老师鼓励我:“只要按照平时练习的就行,别害怕!”

 

    新苗杯杂技比赛的时候,我的印象分得了满分。

 

    之所以得到了银奖,是因为我最后一个动作结束的时候,脚上的那盏灯掉了下来。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比赛结束后,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小姑娘,可惜了!”

 

    走进人民大会堂

 

    1989年,我作为青海省选派的演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

 

    在大会堂表演的时候,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人民大会堂是不允许带着明火进去的,因此,大会堂还专门给我发了一个“准火证”。到了临近比赛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说:“有准火证也不行!”于是,我们只好去找电池和灯泡改造灯盏。当时用的是最粗的1号电池,每个灯盏里面放5节,这无形中又加重了重量,也给我的表演带来了难度。我只好利用一切时间加紧练习。

 

    我们的节目一共是15分钟,我表演的《柔术滚灯》占了1分多钟,赢来了满堂彩。表演后,工作人员通知我,等下要和国家领导人合影,后来我才知道通知去参加合影的只有4个人。

 

    1990年,我毕业回到青海省杂技团工作。后来,《柔术滚灯》作为青海省杂技团的优秀节目之一在很多地方演出过。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下乡演出的时候,这个节目是每次必演的。有一次在香港演出,我一天表演了7次这个节目,非常受欢迎。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