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第一阅读:记忆中的老西宁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芦华堂   时间:2015-12-21 09:10   编辑: 闻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从苏北老家来到西宁,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当时的西宁没有如今这样繁华,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现在这样宽阔平坦的马路,也没有路灯,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尽是一些不起眼的平房,几乎不见如今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街上的行人也是很少。大街上不时会出现马拉的或牛拉的大木轱辘车,行驶时还不时地发出咕隆咕隆的声响。

 

    就在现在的湟光,曾矗立着一座电影院,这就是湟光电影院,电影院分上下两层,系砖木机构;青灰色的楼体,西式的建筑。进入影院的大门后,即是影院的前厅,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不禁使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与它四周的平房相比,显得格外有气势。再往里走,便是能容纳几百人的放映大厅,大厅后几排座位的顶楼,同样有着三四排排列有序的座位。在影院门庭前面,张贴着电影海报,如《列宁在十月》《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等,那时的电影,每张票价不是一角,就是五分。每逢闲暇,我便邀约几位同学共同走进影院。

 

    今天的湟川一分校的校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是我就读的青海省实验中学。青海省实验中学有学生上千人,有初中,高中,学校大门朝东,校园很大,没有楼房,全是清一色的平房。那时,我曾在这所学校的初中部读书,每月的伙食费是8元左右。主食以馒头和面条为主,一日三餐总有一餐离不开土豆。我们的宿舍,每间住有6人,睡的是分上下层的木床,睡觉时,两人一张床,两人中如有一人翻身或做其他动作,木床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家曾住在省人民医院,那时,西宁市还没有公交车,我从家出发,步行一路经过西宁的大街小巷,一直向西门走去,穿过西门外的古城墙隧道(那时西门外尚存一面土城墙)再向西穿过兴海路,然后再向西南方向拐去,如此,便进入学校的大门。

 

    那个年代,西宁的街头巷尾曾有过不少的小人书地摊,地摊的主人多是些五六十岁的老人。让我尤为感到亲切和温馨的是关门街和石坡街两家小人书地摊。每到星期天或业余时间,我便兴冲冲地奔向小人书摊,那是我的精神家园,《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白蛇传》中的故事情节,常常让我流连忘返。那时候看一本小人书只需一两分钱。

 

    在大十字向南不远,有一家坐西朝东的饭店——南北饭店,饭店内设有十几张大方桌,能容纳五六十人。饭店宽敞整洁,来这里就餐的人络绎不绝。我也时常去那里就餐。我最喜欢吃的是蛋炒饭,那时,一碗蛋炒饭才一毛五分钱。

 

    在湟光和东稍门一带,有几家小饭店,饭店里常有清炖鱼,我最馋这个。对于这道菜,我一个月最少要光顾两次,三两毛钱一碗或是一碟,吃到心里美滋滋的,实在是回味无穷……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