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情感观图

艰难的妥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回顾

来源:网易新闻图片中心 作者: 时间:2009-12-22 11:12

 
    图为当地时间12月18日晚,美国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等国在哥本哈根磋商。当晚5国达成了一个“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协议”。世界主要经济体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将在未来三年筹措300亿帮助贫困国家,并承认要将气温上升限制在摄氏两度以下。但该文本并不具备约束力。领导人把希望留给未来,但在随后大会全体会议上,需要全体国家通过哥本哈根协议迟迟未能通过,大会被迫延期,开始了19日一天漫长的战争。
 

 
    图为12月19日凌晨,一名记者疲惫的靠着墙休息,此前曾经有报道称,谈判已经破裂。在大会的最后一天,哥本哈根协议遭到77国集团的反对,随后英国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并在协议上加注反对国家的意见,不过这并不符共识规则,迭遭抗议。在清晨8时,他几乎就要宣布破局,英国紧急提休息动议,以便私下协商,峰会几乎延期一天。
 

 
    这是12月19日,从左边起,巴罗佐、默克尔、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萨科奇、奥巴马、英国首相布朗等发达国家元首在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欧盟等过在气候问题上较为积极,此前曾宣布在2020年减排百分之三十,他们更希望美国和中国采取强有力的举动——因为两国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
 

 
    中美印等国无约束力的协议,并没有使得接下来的全体大会具有更积极的趋势。77国集团(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丹麦草案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资金援助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较为苛刻(需接受国际监督并评审级别);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标准差距过大等等原因。他们认为,在其后变化中,他们是比较大的受害者,而协议更多的倾向发展中国家。

 
    图为12月18日,一个德国女孩在哥本哈根削发抗议,在头发被剃掉的时候开始哭泣。气候大会吸引了众多环保主义者前往哥本哈根示威。
 

 
    图为12月12日晚,在哥本哈根街头,警方抓捕了大量示威者。环保主义者之希望各国能够达成有效力的协议,是因为目前除了欧盟已经立法外,其他不少承诺减排的碳大国,并没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执行方案,或者还需要国内议会同意。
 

 
    图为当地时间12月18日,一名记者手拿着经过修改后的哥本哈根协议草案。该协议草案共10页,相比较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这次文本没有法律约束力,更多是将希望留到了未来。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