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中华水塔” 蓄发展动力 创美好生活

本报评论员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专场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以“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走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介绍了近年来青海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大幅度提升的具体情况,展现了青海自信开放、因势而谋、创新而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青海咬定青山、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的行动能力。

青海是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上青海高原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对青海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勉励我们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聚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精彩。始终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突出制度性创新、系统性治理、科学性转化、普惠性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在青海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越来越清晰,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通过发展农牧业、依托盐湖和清洁能源产业、融入生态产业,全省近54万各族群众脱贫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成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力量。积极打造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了完整时域、空域的天文观测网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聚人心、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各民族群众融入现代化建设更加踊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加之十余年来各援青省市单位的倾力相助、无私奉献,让高原各族儿女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援青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属于青海,更属于全国人民,也是世界的。要通过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找到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培育一批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修复工程,让青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青海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定有力;锚定产业“四地”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和举措,营造更优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把优惠政策兑现好、把增收渠道拓展好、把劳务品牌打造好,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载体,守正创新,绵绵用力,稳步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征程上,让我们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担当使命、凝聚合力、奋力前行,把青海的特色和优势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编辑:乔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