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暖的建设 更美的改变

郝 炜

家园更美、日子更甜,心花怒放、憧憬无限,在高原,在青海,人们的幸福就是一点一滴、可感可见的温馨和温暖,就是一帧一幅、可心可爱的建设和改变。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以来,海东市聚焦受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等重点内容,开辟监测帮扶“绿色通道”。截至今年4月13日,已编制“一户一策”方案35954户,开工18000户,竣工554户;避险搬迁3876户,开工1151户。

2023年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叶格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定期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配备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收集清运全封闭”。

“现在别提多方便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曲库乎乡江龙农业村的多杰卓玛说,现在村里开通了农村客运班线,去一趟市区只要15分钟。家里拉了网线,村里的党员活动室设立了快递站,无论购物还是取快递都特别便利。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西海镇城南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百余名60岁以上老人解决了午间“一碗饭”问题。按照“低成本、群众满意、社会认可”思路,海北州着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显然,鲜活个例、不胜枚举,都动态表明,各族群众的小康生活正体现在一次次坚实而贴心的建设中,彰显在一个个真切而振奋的变化中。灾区重建的全力以赴、美丽乡村的不懈追求、科技赋能的便捷日常、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些年,山川织锦、沃野泛金,时光澄澈、烟火多姿,都因为党和政府始终将“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实在在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实在的“安顿”“安排”“张罗”“打理”,无不凸显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

向着幸福、一路奔跑,这种奔跑带来向心力。“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民生实事,既反映一个地方坚定的为民初心,又连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各族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就是幸福城乡的重要标尺。城乡幸福感的“竞争”,不是单项比赛,而是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生态环境等综合实力的比拼。我们要以“行动力度”暖“民生温度”,让幸福的日子更幸福,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

向着幸福、一路奔跑,这种奔跑激活发展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动力与依归。“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发展与民生是一个有机整体,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以人民为中心,既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始终,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让经济发展与百姓幸福紧密相连,就要在实干上下功夫、在实效上花力气,找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大公约数,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民生改善与城乡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