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高考

高考临近,专家支招为考生和家长减压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赵 静   时间:2015-06-05 07:31   编辑: 张宏   

    期待过高、过分保护、刻意回避高考话题……高考临近,不少家长和考生一样焦虑,如何为自己减压?6月4日,记者专门邀请心理专家为考生和家长减压支招。

 

    表现:焦虑生失眠

 

    支招:做倾听者不做“指导者”

 

    临近高考,市民王女士和孩子都开始失眠。“孩子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水平,但最后两次模拟考成绩起伏比较大,孩子变得十分紧张,一直调整不过来。”为此,她和孩子都失眠了。

 

    对此现象青海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童成乾认为,王女士不能用自己的焦虑情绪刺激孩子,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双重焦虑。王女士应当“接住”孩子的焦虑,不要做孩子的“评论者”,给孩子下结论说“你很紧张”,也不要做指导者,告诉孩子“你不要紧张”,这类表述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出现这类情况,家长应该认可“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做孩子的倾听者。事实上,这时候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家长给予指导,他们只需要一个宣泄口“吐槽”。通过宣泄来释放焦虑情绪,家长可以询问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予以配合即可。家长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鼓励孩子适量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利用转移注意缓解压力,冲淡焦虑。同时,对于如何在考前开导孩子,调节孩子的焦虑情绪,童成乾认为,家长先要让孩子认识到:高考时焦虑发生在每一个考生身上,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果考生一点也不紧张,那才叫“不正常”。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看重过程淡化结果,把焦虑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能够正常发挥就足够了。同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愿望和个人选择,不要节外生枝,过早地担心结果。只要孩子尽力了,认真对待了,不论结果如何,都能够做到平心接纳。

 

    表现:要不要陪考送考

 

    支招:不要过多提及考试

 

    一些家长提起高考道出了自己的苦恼,“考试几天到底要不要去接送孩子?去了怕孩子压力大,影响孩子发挥;不去又怕孩子心里有想法,万一影响考试发挥怎么办?”

 

    面对家长的纠结,童成乾认为,孩子参加高考时家长是否陪考陪送,首先要看孩子的独立性。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家长的过分照料反倒会添加他们的不自在,或者在同学面前掉面子,甚至会平添不必要的压力。对待这类孩子,家长陪考陪送行为应当以孩子的需要而定。有些孩子的依赖性较强,平日里已经习惯于家长的呵护和照料,对这类孩子,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家长最好通过陪考陪送给孩子给力。其次,要看考场与孩子住地之间的距离。如果考场离家比较近,应该跟平时一样按照常态进行;如果距离较远,出于安全、交通因素的考虑,最好接送一下,以免发生意外时提供帮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他提醒,送考时不要过多地把话题引向与考试有关的事情,防止孩子因敏感而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表现:关怀太刻意

 

    支招:一切顺其自然

 

    市民林先生说,夫妻俩都没有上过大学,对孩子学习的内容不了解,因此,只能准备各种营养品。但每次让孩子多吃一点,孩子就会表现出暴躁的情绪。现在全家人都很小心,生怕惹孩子不高兴。

 

    童成乾认为,要让孩子保持最佳状态应考,父母应该避免刻意的行为。在孩子的饮食与生活作息上最好顺其自然。家长突然为孩子准备各种营养品,无形中会加大孩子的心理负担,觉得考不好会愧对家长。因此,在饮食、生活起居方面,保持规律、稳定的习惯即可。家长可主动与孩子交流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活跃家庭气氛,缓解双方的紧张情绪。当然,家长也不需要刻意回避高考话题,如果孩子主动倾诉,家长应做好聆听者。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