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湖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块明珠,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10大湖泊之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湖岸四周草原葱绿,羊群如云。当地藏族群众,更是把青海湖当作心中圣湖,岁岁年年,顶礼膜拜。
每年四月,当青海湖封冻的湖面融化、岸边草木发芽时,数以十万计的斑头雁、鱼鸥、棕头鸥等候鸟就会从遥远的南方纷纷飞来,在青海湖西北岸的鸟岛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秋季,这些候鸟陆续迁往南方之后不久,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又翩翩而至,到青海湖过冬。
一般10月初的时候,大天鹅就陆续的迁往这边了。2005年的时候,从沙柳河口到泉吉乡整个青海湖的周边地区大天鹅才1500只,现在有5000多只,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有几十种都在这边。
初冬,记者来到青海湖北岸的仙女湾湿地、沙柳河口一带时,但见上千只大天鹅在游弋嬉戏,“咕咕咕咕”的叫声不绝于耳,蓝天碧水之间,成双成对的天鹅不时地掠过优美的身姿。刚察县旅游局办公室的谭莉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来这边看到大天鹅11月份才陆续迁来,现在10月份就过来了,大概提前了20多天。原因就是自然环境的保护比以前要重视得多近几年,到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鹅越来越多,如今的青海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鹅湖”。
近年来,青海湖环湖地区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泉眼增多,水生动物和水草数量增加,为大天鹅栖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优雅美丽的大天鹅为青海湖增添了童话般的迷人色彩,而飞驰在湖畔草原上的中华对角羚,则使青海湖有了更多的灵气。中华对角羚,也叫普氏原羚,身形娇小,动作敏捷,模样十分可爱,尤其是臀部心型的白色图案,在草地的反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历史上,中华对角羚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不断侵占,使中华对角羚濒临灭绝。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华对角羚已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境内相继绝迹,目前只有600只左右生活在青海湖部分环湖区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最近,记者到刚察县采访时,走进了位于县城30多公里处的哈尔盖镇中华对角羚保护区,远远地看到一群群体态雄健、生性机警、行动敏捷的中华对角羚不时飞奔而过。刚察县森林公安局局长马玉海一边拿着相机拍照,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中华对角羚是青海湖哺育的精灵。这群大概有60多只,距离我们300多米左右。对我们来说很普遍了,现在环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好了,干扰普氏原羚的各种因素少了,加上我们的保护和巡护,可以说,我们每次来,都能见到它们。据我们统计,在我们这个保护区里最多的时候,能达到200多只,现在整个环湖地区有600多只。”
青海湖被誉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心脏”,其生态地位始终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007年11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又根据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和“生态立省”战略的要求,成立了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对青海湖景区实行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利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青海湖景区整治工作正稳步推进。2009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办法》正式出台,投资15.8亿元人民币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管理项目开始实施。
省环保厅监测和监察处处长任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总体上做的就是建站网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把过去不同部门零星在实施的一些东西整合起来。我们现在积极性非常高,相信在保护青海湖生态这个工作上肯定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由于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水量增大、污染少,保证了湖水的水质良好。省水环境监测评价处处长崔玉香对记者说: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点共有6处,根据监测资料来看,作为咸水湖,青海湖水质仍然优于地表水环境三类水标准。同时,青海湖入湖的这几个河流,像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级别为地面水环境一类到三类,水质比较好,水功能区均能达到水质管理目标。
随着大量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青海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湖区降雨量逐年增多,湖水水位显著上升。有关监测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8年,青海湖水位上升了近50厘米,水域面积扩大了130多平方公里。
居住在青海湖畔的藏族牧民合加深有感触地说:“随着这几年环湖生态的改善,青海湖水位上升非常明显,以前那些网围栏被湖水淹掉了,过去放羊的地方现在变成水域了,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生态的恢复,美丽的青海湖她也不时用神奇的景观给人们以惊奇。今年入夏以来,烟波浩渺的青海湖上连续出现了3次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副处长陈德辉对此有着自己的解释: “海市蜃楼出现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在雨天和晴天交替比较频繁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海市蜃楼。今年来讲,青海湖的降雨量比起前两年多了,从这方面来看也是对海市蜃楼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从另一方面来讲,青海湖的水域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而且湿地面积从原来的萎缩状态开始又有了恢复,所以这一切是对青海湖的综合治理的结果,包括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包括人工影响天气,这些有效措施有效改善了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青海湖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环湖周边及更广大地区气候的自然调节器,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其流域内的林草植被和高耸的山脉,也是阻挡西部、北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生态屏障。青海湖生态的好转与恢复,受益的不仅仅是青藏高原,黄河流域乃至华夏大地都将因此而生机永存。
美丽、神奇的青海湖,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魅力依旧。如今的青海湖烟波浩渺,万鸟翱翔;湟鱼演绎着生命的奇迹,羚羊展示着俊逸的身姿。她那迷人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还有环抱在四周的青山和草原,处处向人们展示着她博大的胸怀和摄人魂魄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