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九曲黄河灯 光芒耀碾伯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李锦 时间:2011-02-21 08:08

    ——河湟年俗系列报道之四

   
    九曲黄河灯阵是乐都县七里店地区独有的民间习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兴起至今,经久不衰。它别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所营造的喜庆吉祥的氛围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山归来暮霭重,西去七里黄河灯。

    
    从乐都县城沿109国道向西走七里,便是七里店。

    
    2月16日,正是农历正月十四日,傍晚6点时分,月亮早早地爬上了树梢,等不及要目睹这一盛事,繁星知道今晚它们的光芒将变得毫不起眼,害羞或是赌气地没有出现在夜幕上。提着彩灯来点灯的,扶老携幼来转灯的,四里八乡的人们开始陆续涌来。灯场周围,卖小吃的、卖香表的摊位早已候着,灯场上渐渐热闹起来了。

    
    七里寺东十多亩的空地上,已用3600根两米左右高的木杆栽成了一座方城,一排排木杆排列有序,相距两米左右,形成巷道。18根高灯杆上挂着的彩幡在风中飘舞。灯场周围的彩灯给灯场镶上了一道美丽的花边,煞是好看,左右各用霓虹灯组成“黄河灯阵”和“致富奔小康”几个大字,生活的变迁已为传统的黄河灯阵注入了更多内涵。

    
    “九曲黄河灯规模大,花费人力物力不少,非一村一落所能举办。按传统,由七里店、七里店东、李家、水磨湾4个村子共同主办。每位村民都要出一盏灯。”据七里店东村村民、负责为九曲黄河灯阵划线路的“灯把式”裴得友说。

    
    马本忠老人手拿一把自制的蜡烛,匆匆向灯场走来,“等一会儿那边要唱戏,我点完灯还忙着看戏台去哩。”精神矍铄的老人根本看不出已经75岁高龄。老人全家5口人的灯在灯场东北部。他小心翼翼地将一盏灯插在灯杆上,这盏灯造型别致,呈约20厘米宽、35厘米高的立方体,灯架用木头做成,糊着绿色的纸,有一面纸可以像帘子一样卷起来,用来取放蜡烛。灯架的顶部是一块中间有一圆孔的木板,底部的木板上也有一孔,便于将灯笼插在削尖的木杆上。

    
    老人将一根黄色的“蜡烛”插在灯的底座中央,“灯是个家做的,蜡烛也是个家做的。”老人说,九曲黄河灯阵中的灯笼不用电灯照明,都是村里人自制的蜡烛。灯笼中的蜡颇有讲究,是用清油和白蜡自己制作,式样各异,有的切一段萝卜,挖开中间,放灯芯和清油白蜡,做成蜡烛;有的在小木棍上缠绕棉花做成灯芯,外面裹上清油和白蜡,做成蜡烛。这几年,也有人家图方便省事,买来蜡烛点上。

    
    渐渐地,灯次第亮起来了,黑夜被红的、黄的、绿的光芒浸染。马本忠老人说,糊灯笼的纸色是有讲究的,中央紫禁城用黄色纸,东面的北城、中城、南城,中间的北城、南城,西面的北城、中城、南城、都用红色,城壕用绿色。

    
    晚上7点10分左右,所有的灯都亮了,站在高处,这才看出彩灯分布的妙处。整个场面如一朵莲花,黄蕊、红瓣、绿叶,再加上高杆上的高灯,色彩鲜明,错落有序。灯笼之间还插有彩旗和纸花,迎风招展,颇有生气。

    
    转灯:企盼平安顺畅风调雨顺

    
    没有谁招呼,也没有什么仪式,先前还在灯场外翘首以待的乡民和游人自发排成一队,从灯场东进门鱼贯而入,转灯开始了!

    
    东门上悬挂一副对子,上联为:入此灯城,满眼光明世界。下联为:来斯花市,万物化雨春风。横额:东进解厄。让前来转灯的群众心中充满祈愿,带着祝福进门。

    
    进入阵中,左右的人流一会儿同向而行,一会儿又交错而去,时东时西,时南时北,抬头看,人头攒动。而阵中也不时传出这样的声音:“这是到哪里了?”

    
    裴发昭所作《九曲黄河灯会记趣》中记载:转灯时,先从城壕转起,转毕才能入城。九宫是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的八城和中央的戊巳土城,共为九宫。中央的中中城又叫紫禁城。此后,进入东面三城即东北城(艮方),东中城(震方)、东南城(巽方)。转完东面三城,由东街向北进,转入中北城(坎方)、中中城(紫禁城)、中南城(离方)。再由中街北进,转入西北城(乾方)、西中城(坤方)、西南城(兑方)。然后由西街北进出西门。

    
    裴得友介绍,摆成的灯城方圆九里三,每次要摆三千六百盏灯,这个数字都是有来由的。城分总城、城壕、胡同、内城、仪城等。整个布局像一座黄河阵,黄河灯阵式样布置时以八卦图演绎而来,即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的阵法设计。中间为紫禁城,其他八城即为乾城、坤城等。大城东西有两仪门,一进一出,象征两仪。四边有四处呈正方形的城壕,象征四象。九城之间为长街,供游览者来往观灯。

    
    大约转了快半个小时,第一拨进灯阵的人才转到“紫禁城”中央。在代表玉皇大帝神位的高灯杆下,早已架起一堆桑烟,善男信女取出携带的香表,恭敬地焚了,再磕上三个虔诚的头,祈求一年顺利,便起身继续转灯阵去了。

    
    当地还有“偷灯”的习俗,凡没有儿女或讨不上老婆的,到这里拿一盏灯,并不让火灭,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据说,第二年便能娶妻生子。如今,“偷灯”已演变为摘取灯上的纸花。

    
    晚上8点左右,第一个转灯人才自西仪门走出来。西门上同样挂对联一副:月到天心,月灯交辉人玩赏。风和日丽,风调雨顺谷丰登。横额是:西出延生。据说只要进九曲黄河灯转游一回,就能消除灾祸,一年通顺。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