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倾听海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马有福 时间:2011-05-27 15:50

    在青海,乃至中国的草原小镇中,西海镇属于比较年轻的小镇。它称镇的历史才十几年。它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原子城!

 

    城中最具分量的镇城之宝———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碑文告诉人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借着湛蓝的天空中漂浮在小镇东南方的一朵白云,我的目光和思维在瞬间俯冲,如一只鹰,牢牢地盯住了那一片草地。那儿虽然离如今的原子城还有几公里远,但它依然是原子城所在金银滩草原的一角,在通往海晏的行程中,多少次,我总少不了去那里走走。

 

    那一片荒原被人们称作三角城。然而,说是城,其实是一处早已看不出痕迹的一个古城遗迹。满地荒草,几抷土堆,要不是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海郡故城”的石碑提醒,谁都不会想到它还连接着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

 

    据史料记载,这座故城始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城呈梯形,东西长600—650米,南北宽阔600米,城墙高4—12米,基宽8米,顶宽2米。夯土板筑,夯土层厚6厘米。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外环湖地区还修筑了许多兵驿、亭燧。与此同时,“将数以万计的囚徒西迁到西海郡屯田河湟,以戒西陲”使这一片草地早早进入了兵家的视野,从而失去了宁静。从这时开始,这里硝烟不断,战鼓阵阵,令唐代诗歌也都打上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样的悲凉。

 

    就我所知,汉孺子婴居摄元年, 羌人首领庞恬等因怨恨王莽取地,起兵攻西海郡,令当时的太守程永仓皇出逃,只留下了一座空城。次年,王莽又派护羌校尉窦况率兵击败羌人,收复失城。公元9年,王莽篡政,同年秋,派将军王奇出行各地,废除汉玺和原有印章,并授予新政兵符印信,颁布“四十二篇”符命昭示天下。十月,西海郡正式归属“新”政,并立“虎符石匮”,以正视听。如今,这枚“虎符石匮”以及它同时代的石臼、货币还珍藏在这里,给我们保留和延续着将近两千年前的时代气息。

 

    两千多年以来,在“唐蕃古道”尚未开辟之前,西海郡历来还是通往柴达木等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当年文成公主和蕃进藏时,就歇驾于西海郡。西海郡曾一度成为汉、藏、蒙古、回纥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非常重要的茶马互市,也是一个兵连祸结的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近代,这里更是难得平静。自十五世纪中期以来,先是东蒙古亦卜剌和阿尔秃斯游牧至此,接着卜儿孩、吉囊两个部落相继来青。蒙古族部落之间的纷争不仅使这里的原居住人藏族被迫迁走黄南,也使先到这里的蒙古族亦卜剌部落遭到消灭和驱逐。不久,蒙古族俺答(阿勒坦)汗率部入青,驱走了卜儿孩,而留其子丙兔驻守,在这里扎下较深的根基。以后的日子里,在统治阶级“以夷治夷”的政策的阴影下,这里战火不断,盗贼不绝,劫掠为常,时有枪声,民不安生。以致到了1949年,马步芳的一部分军队节节败退,从甘肃陇东直奔海晏,还把这里作为最后的退守地。

 

    当中国历史的惊涛骇浪就这样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之后,一切都复归平静。所以,每每在这里行走时,我总是用心在听。不论是云雀的几句私语,还是远去的一缕风声,它们总让我感到无限满足。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