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唐卡从寺院走出的绝美艺术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 时间:2011-08-19 08:42

    青羚网讯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省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世界对热贡艺术的认可和最高褒扬。从2008年开始,我省政府搭建平台,每年举办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向外界隆重推出以唐卡为主的热贡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日,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盛大开幕,我们又可以近距离品味这一绝美艺术的璀璨风采。

 

    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据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文艺学教授吕霞介绍,唐卡大约是在公元九世纪随着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即用彩段装裱而成的卷轴画,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民族特色鲜明、宗教色彩浓郁、艺术风格独特,堪称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唐卡在我省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

 

    吕霞说,据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时,热贡地区就有戍边的吐蕃军队驻守。自公元九世纪以来,热贡地区就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发祥地。藏传佛教各教派在热贡地区留下了众多的寺院庙宇。公元十四世纪,热贡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建成后,在隆务河流域形成了环隆务寺的一系列子寺,热贡地区也出现了“头人一庙堂、一家一佛殿”的盛况。热贡唐卡艺术就是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

 

    唐卡与藏传佛教文化紧密相连

 

    吕霞介绍说,长期以来,热贡艺术与藏传佛教文化紧密相连,其技能深藏于寺院中,热贡艺术的艺人大多数自小进寺院当僧人,奉佛事艺,热贡艺术也仅为寺院服务。作为热贡艺术重要内容的唐卡绘制技艺一直掌握在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和少数民间工匠手中。

 

    从明清以来,在我省黄南州同仁县,按照民族风俗,当地男孩子到五六岁时,到寺院学习包括唐卡等在内的热贡艺术的技能和知识。后来,一部分从寺院出来的孩子从事唐卡制作。文革期间,大部分寺内僧人被迫还俗,在家秘密从事唐卡制作。改革开放后,大量民间艺人开始从事唐卡制作。到此时,热贡艺术已经从寺院走向了民间。在同仁县的藏族、土族群众聚居的五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撒日等村庄形成了“家家从艺、人人作画”的民间艺术创作态势。我省唐卡以藏传佛教、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等为表现内容,在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装裱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画派精细优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大胆借鉴中原绘画的特点,形成了造型柔美、线条细腻、色彩浓艳的绘画传统。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