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小邮票见证青海大发展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8-29 10:40   编辑: 张宏   

    (三)

 

    “以‘方寸’之微,容天下之大。”邮票就像一个窗口,浓缩了天地万物、世间变化。

 

    打开陈东海珍藏的一本本厚厚的集邮册,如同打开了社会进程的记录本。陈东海说,收藏邮票,就是收藏历史。邮资邮品体积不大,却可以见证历史。2009年7月25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在西宁发行。邮票一套三枚,画面分别选取了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峰、黄河源区最大的淡水湖鄂陵湖、澜沧江源区的辫状水系扎曲为设计主题,邮票设计非常精美,充分展现了大美青海的自然风光。我在青海生活了半个世纪,已经把青海当做了我的第一故乡,所以我对青海的邮品也是格外关注。

 

    陈老的话题集中到青海、西宁。顺着他的提示,我们见到了设计精美的《塔尔寺》特种邮票。“这套特票共有4枚,画面背景都是蓝天白云,颜色清爽,赏心悦目,4枚票分别介绍了如意宝塔、大金瓦殿、大经堂和班禅行宫。邮票2000年5月5日发行,是我省第一套地方选题票,在青海的邮票发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2年发行的《青海湖》特种邮票,也提升了我省的知名度。”陈东海介绍说。

 

    是啊,作为我省旅游业的标志性景点,塔尔寺和青海湖成了外地友人、国外宾朋来青的必游之地。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它们恰似历经岁月变迁的见证者,目睹了青海旅游的蓬勃发展。

 

    2008年7月,我省申请发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枚专用邮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开创了全国先例——“一种名称两种规格”。它的名称统一为“青海湖”,图形则分别是菱形、矩形和弧形。发行当天下午,陈东海带着厚厚一摞邮资明信片奔赴青海湖,7月25号一大早,当他加盖到青海湖邮电所临时日戳后,兴致勃勃地寄给了海内外的邮友。

 

    在陈东海收藏品里,印有环湖赛、万丈盐桥、郁金香、昆仑立交桥及新宁广场图案的邮资明信片被单独放在一起,很显然,主人在如何归类收藏这些邮资明信片时动了一番脑筋。陈东海介绍说,这几年,环西宁旅游圈的邮资明信片大量发行。省会西宁,以及周边湟中、湟源、大通、互助等县的都有。这些门票上面都有旅游景点的简介,你通过这些门票就能初步了解这里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

 

    仔细翻看这些珍贵的收藏品,透过这些邮资明信片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不难发现,大美青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陈东海对笔者说,青海的美是真正的大美。我在一片论文中曾经写道旅“邮”大美青海,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集邮协会会员殷月娟说,我以前的集邮方式很散乱,现在才知道了如何归纳和分类。集邮协会会员莫云涛说,我集邮有50多年了,也收集了很多关于青海的邮票,外地的朋友来青海的时候,我都拿出来给他们做详细的介绍。

 

    陈东海说,我觉得,邮票、邮品对于青海的宣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旅游和邮票的发行很好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认识青海、走进青海。

 

    小小邮品,展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美好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到,破旧的土路改造成了能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道路,姹紫嫣红取代了单调的蓝、黑色,交通立体化则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社区文化日益丰富……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已经逝去,可是将逐渐丰富的邮品串联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当代青海斑斓多彩的人文画卷。

 

    陈东海和他的会友们为笔者展示的方寸邮品,蕴含着一个博大的世界。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深藏在心中的那个美丽的青海梦,永远都将带给无数人希望和幸福。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着地球上最高最美的一片净土。多少年来,人们只能远眺,难以亲近;只能向往,无法触摸。然而,今天“远眺”、“向往”已远离人们的视线,清新的空气、清凉的气候,叫响了青海避暑胜地的美誉;青藏铁路运营多年、兰新高铁的即将开通为大美青海招徕更多的游客;大力度的宣传活动则使“大美青海”的品牌效应正在凸显。于是,青海人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自己的家乡,“涌”向地球这方最美的净土。

 

    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青海元素将出现在“国家名片”上。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