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5·10”特大冰雹洪灾见闻与反思
防洪设施“形同虚设”
“因为河道久未疏通,大部分地方有河无堤,部分河床比房子地面还高,大量房屋直接暴露在洪水冲击下,基本上没有防洪能力。”在岷县,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如果河道畅通,河堤坚固,很多村子或许能逃过这次山洪。
纳纳河流到禾驮乡,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河道。村民说,这次降雨后,洪水在禾驮乡形成漫流之势,沟里宽近1公里的地方全部受到冲击。
纳纳河的两条支流在蒲麻乡砖塔寨村前交汇,防洪形势严峻,可防洪设施却无从谈起。村支书强成才说,河道里只有一段简易河堤,是十几年前村民自修的,起不到防洪作用。“河堤没了,洪水就直接进村撒欢子。”
当地一些乡镇干部说,由于年久失修,山区大部分河床逐年抬高,防洪能力越降越低,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
记者走访发现,山区大小桥梁防洪标准低、管理水平低,也影响了洪水通过能力。耳阳河在茶埠镇从国道212线的一座桥下流过,但这座桥不仅不足10米高,而且杂物堵塞桥洞,无法下泄的耳阳河扭头袭击了茶埠镇,造成重大损失,国道212线也一度中断。
对此,当地村民抱怨说:“如果这座桥再高一两米,茶埠镇就不至于遭灾,上游的一些村庄也能保全。”
禾驮乡石门村的一座桥也仅有三四米高,洪水夹杂的椽子、家具、摩托车等杂物堵塞桥洞,无法泻下,使周围的村庄受到重创。一位老村民戏言:“这些年建房修路不给龙王爷留道儿,吃亏是迟早的事。”
对于当地水利设施的落后,岷县水务局局长杨俊科说:“全县像纳纳沟这样的重点沟道47条,普通沟道147条,这些沟道里有堤防工程的仅百分之十几。”
“即使有限的堤防工程,也因为年久失修,难以发挥应有的防洪作用。”杨俊科坦言,水务部门对乡镇村社疏浚河道有明确要求,但涉及的工程量太大,目前只能保证重点河段。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