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铁老大”开放民资:饕餮大餐还是鸿门宴?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玉明、李志勇、陆文军、贾远琨 时间:2012-05-24 19:48
是饕餮大餐还是鸿门宴?
专家认为,投融资方式的改革,是引导铁路整体改革的关键;随着铁路市场的开放,未来很多问题将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然而,摆在现实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就算铁道部想吸引民资进入,民资自己愿不愿、敢不敢进入?
“虽然这次开放力度很大,但是比较原则,一些关键问题和具体政策没有明确。”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认为,民资进入铁路行业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
第一,铁路投资大、周期长。铁路单线投资动辄上百亿元,一般的民营企业难以承担;单线铁路建设通常需要2至4年,与公路相比,铁路的收益回报周期是公路的3倍。
第二,收益回报难以独立核算。铁路具有网络运营特征,铁路收益的核算也是通过全路网通盘计算。如果拿出其中一部分市场化,成本、收益核算很难独立进行。如不进行独立核算,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就很难得到保证。
第三,在现行铁路系统运行调度机制下,民间资本难以获得产品控制权。每条线路车辆能不能跑,跑几趟,全部由铁道部协调,这从全路局的角度看是对的,但对新投资者来说,则意味着自己对产品丧失了决策权。 “赔钱的领域民间资本是不会愿意进入的。”王梦恕说,现在连高铁运营都在亏损,比较可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煤运专线。
专家认为,广深铁路是吸引民间资本的一个成功案例,它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广深铁路的赢利前景好,符合民间资本投资的预期;其次是因为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
王梦恕说,如何在保障民间资本的盈利性与铁路运输的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是民资良性进入铁路行业的关键。只有在管理体制等方面出台具体、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才能有效化解民间资本的风险。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