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铁老大”开放民资:饕餮大餐还是鸿门宴?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玉明、李志勇、陆文军、贾远琨 时间:2012-05-24 19:48
铁路改革市场化取向如何走?
此次铁道部放开民资进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希望以此推动铁路部门的改革。
“此番放开民资进入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不能推动体制的改革,那这种变化就没多大意义了。”王梦恕说。
张戎认为,目前铁路发展整体上还是计划经济模式,政企不分,票价的制定和更改权仍属于国家,铁道部相当于一个大企业,18个铁路局由其统一指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要改变高度集中的铁路管理模式,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然而,具体来说怎么改?
李红昌认为,铁路系统政企分开势在必行,可参照德国模式成立铁路总公司,逐渐分离出客运、货运等不同板块,实现管理清晰化。长期以来,铁道部是建设、运行、管理一肩挑,以后应重在监管以及行业规范、标准的制定。
专家认为,把城际铁路等建设权下放给地方,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据了解,目前很多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货运专线的建设权已经被下放到地方。如京津城际高铁,其融资建设是由北京市、天津市及部分大国企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负责进行,建成后委托给铁路部门来运营。
铁路运输仍需考虑社会效益,比如,为了公益需要,粮煤运价相对较低;又如,东西部路网特点和盈利水平不一样;铁路要在不同运输产品和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交叉补贴。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民资大规模投资铁路,会不会损害铁路的公益性?这个问题也值得思考。”李红昌等专家认为,铁路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应探索一条适应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改革路径。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