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PM2.5监测点刻意选“绿”址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秀艳 时间:2012-06-05 09:25
疑问三:监测点为何不设在主干道边?
【回应】 缺乏代表性,不适用于整体评价,可作为污染监控点监测
有网友质疑,国外有些空气监测点位设置在马路边,广州为何没有这样做?
对此,王瑞斌表示,我国规定,空气质量评价点应避免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监测仪器采样口与道路之间最小间隔距离应在几十米以外。
“国外马路边的站点也并非用于城市总体状况评价。”贺克斌介绍,美国将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分为六类:区域内污染物最大浓度点位、高人口密度区典型浓度监测点位、污染源监控点、背景浓度点、污染物输送监控点、生态影响监控点位等。不同的监测点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例如采样口与交通道路之间的间隔、采样口与墙壁和护栏的间隔等。
广州监测点之一的市环境监测站就在主干道附近。“我们也有在马路边用于监测机动车污染的点位”,王瑞斌说,“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已经不仅是二氧化硫,还有二氧化氮,因此我们才对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调整。可以说,这些点位为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