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三问油价下调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敏 刘雪 王蔚 时间:2012-06-12 09:32

    成品油定价机制何时揭开“面纱”?

 

    成品油定价机制一直是百姓热议的焦点,经过两次油价回调,外界对成品油定价机制何时出台有了更多期待。

 

    专家认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存在三大焦点。缩短定价周期、调整挂靠油种、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调价信息发布等都可能是改革的方向。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认为,缩短调价周期应是当务之急。“周期过长使得成品油价格反映迟滞,同时导致市场炒作、囤油等套利行为增加。”

 

    另一个备受市场期待的改革方向是挂靠油种的调整。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迪拜、布伦特原油成为我国成品油调价的参照油种合情合理,在近几年中国从印尼进口原油的数量大幅下降,从原油进口的角度看,“辛塔”原油实际已不具参考价值。

 

    “阿曼是我国重要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美国纽约交易所原油期货WTI也是可以考虑引进的定价参考。”王金涛说。

 

    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透露,油价调整信息可能由第三方机构来发布,国家由制定价格改为公布价格,油价调整从行政审批改为自动公布。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如果制定好了就该及时推出,新机制不需要完美无缺,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姚达明说。

 

    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也表示,因当前整体价格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如在此环境下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势必将紧密追随国际步伐,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乐于接受,另外,就兼顾上游炼厂加工成本来看,当前原油价位亦较为合适。

 

    至于此前消费者有争议的定价权下发给企业的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表示,关于成品油定价权是否会下放给企业这一问题,当前有关部门尚未形成统一意见。

 

    “成品油定价权下放,或许是油价彻底市场化中的一步。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的前提是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否则只会让企业受惠,消费者受损。”姜鑫民说。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