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在青海 我是青海人
寻梦,从深圳到青海
敦实憨厚的李长义是四川南充南部县人,以前曾来青海旅游过,真正来青海创业是在2008年下半年,来时,他身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
李长义说,几年前,他在深圳开服装厂,最好的时候有两百多名工人,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他的厂子倒闭了。他说自己那一阵什么都不愿意想,什么都不愿意做,感觉无路可走、不想活了,在家闷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个在西宁做建筑业的亲戚叫他来。他说,自己有的是力气,有能力,什么苦都能吃,一年四季在外面跑,是过苦日子过来的人,所以不怕从基层重新做起。
李长义先是在亲戚的工地打工,然后承包小工程,赚取辛苦钱。前年,经人介绍,从朋友那儿借了20万元,承包了平安的一个住宅项目,赚了五六万元,赚取了第一桶金。今年马上又有几个大项目在互助、西宁海湖新区、西宁八一路开工,他准备再借些钱抓住新的机会。
这回来青海,他对青海的认识更深入了,感到青海发展势头强劲,建筑行业没有饱和,自己在此创业大有机遇。青海包容性很强,青海人不排外,建筑工地上的四川南部人很多。青海政府部门也同样信任外地人,放心地把工程交给他们来干,而他们也不负众望,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进度,为青海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当时,甲方拖欠工钱,政府劳动局等部门会积极解决,帮助他们拿到劳务工资。
有感于自己这几年的亲身经历,李长义有了准备在青海开公司、办酒店,长远发展的愿望。他说正像一首歌曲里唱的:心若在,梦就在。他说,想在青海待一辈子,要在青海重新放飞自己的梦想。
古民川的“餐饮写意”
古民川虽然年轻,但来青海开餐馆已经12年了,初中毕业他就离开家乡,在青海、新疆游历了三年。建筑工地上总有四川亲戚,但当时他身材瘦小,干不动工地上的活计,就在伙房里打杂。
2000年3月,古民川带着妻子和借的3000元钱,在西宁临街的一个筒子楼里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4张餐桌开业了。夫妻俩的川菜小店天天爆满,每天能赚三四百元,他很满足。古民川说,开餐馆是仔细考量、充分准备后作的决定。直到现在,从采买到炒菜,每一个环节他都参与,餐馆饭菜质量有保证。一年半以后,他开了分店;4年后,经营面积扩大到近一千平方米,餐馆位置没变,是拆掉旧房盖起来的两层美食城。
事情总会有波折,但每次都会有人帮助他。在最困难的时候,2001年享受了青海劳动就业局推出的“中小企业创业资金扶持贷款”10万元,其中5万元免息,5万元低息,这笔期限两年的贷款,对他而言不啻雪中送炭,让他有钱更换设备扩大经营;2005年,青海省卫生厅、西宁市卫生局给第一批卫生达标单位给予免费登报三天的宣传机会。
他说,自己的餐馆位置比较偏僻,刚开业时周围连一间铺子都没有,因此他一开始就将餐馆定位在大众消费水平,诚信经营、定位准确,给餐馆带来好效益,他也多次被区、市工商局评为诚信个体户,今年还被省工商局评为诚信个体户,去年被聘为南川西路地区个私协理事。不管多难,他从未中断过写诗的爱好,2008年他开了博客,还重拾画笔,在去年青海省工商局举办的书画比赛中,他画的大写意山水国画《激流归帆》获得了三等奖。他说自己还在青海投资了小水电工程,想在青海稳打稳扎地干下去。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