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足球案盖棺后的反思 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丽、树文、汪涌、李铮、方列、公兵、史春东、赵仁伟、王浩明 时间:2012-06-14 09:01

    反思之三:联赛赔钱,球员毁牌,赞助商权益受损--职业足球是个综合体,只有每个单体都职业化了,分清职责,遵守规则,职业足球才能做到职业化

 

    在足球腐败案第一批案件12月19日在铁岭首次开庭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首个出庭的足协官员张建强身上,而就在他隔壁另一法庭、差不多同时受审的李志民则被忽略了。

 

    李志民,原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董事长。1996年,37岁的他在三秦大地上扯起一面职业足球的大旗。

 

    但职业足球一点都不简单。2001赛季国力创造了国内最火爆的“超白金球市”,即使如此,李志民发现他们仍在赔钱。五六年间国力俱乐部已经花费了1.7亿人民币。

 

    就在李志民产生困惑的第二年9月,陕西国力接受期望保级的四川冠城队50万元贿赂;两个月后,国力再次接受上海申花200万元的买球款。

 

    这也成为李志民不久前站在法庭上的原因。

 

    中国的职业足球一度是金光灿灿的。

 

    中国足球职业化伊始,世界最大的体育和娱乐营销管理公司IMG就以一年120万美元承包费,每年20%递增的合同拿下头五年甲A开发权。那时候,联赛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想赞助的企业都需要排队等候。

 

    1998年,IMG和中国足协签订第二个五年合同时候,价码已经提高了近十倍。等于甲A品牌价值五年增加了近十倍。同年百事可乐以一年1000万美元击败可口可乐,拿下冠名权。

 

    “前五年赚了多少,后五年就赔了多少,”IMG中国区前总裁王应权如此形容和中国足协的十年合作。

 

   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2000年底,为国家队备战世界杯考虑,足协抛出了联赛2001年只升不降、2002年只降不升的诡异方案,同时联赛赛程被“腰斩”。坏消息接踵而至,2002年初,足协宣布甲A联赛电视转播权由足协统一开发,由于转播费与央视没有谈妥,当年前6轮联赛没有直播。当年底,百事单方面宣布暂停对甲A的赞助。百事退出后,两头不讨好的IMG也在2003年底合同到期后离开。

 

    此后,前身为足协联赛开发部的福特宝公司直接接手中超联赛,结果西门子公司赞助了中超一年后就退出,翌年中超“裸奔”。中超公司取代福特宝后仍然换汤不换药,结果2006年拉赞助拉出了广受质疑的爱福克斯案;07、08年联赛冠名商改成金威啤酒,每家俱乐部得到了联赛史上最少的分红数额。

 

    对此,易剑东形容中国足协是“自己搞不好,也不让别人搞”。

 

    曾参与制定CBA“北极星”计划的鲍明晓指出,“赞助商的利益永远要放在第一位,但我们对赞助商和球迷没有基本的尊重。”

 

    联赛成为足协的“提款机”和“征兵站”。与此同时,作为联赛主体的球员、球队和裁判,不职业和毁牌行为也越来越多。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足坛,球员酗酒、泡妞、打架等已经算不上刺激,而随着隋波事件、渝沈疑案、甲B五鼠等一系列丑闻出炉,联赛曾经的金字招牌毁得差不多了。这其中有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不作为甚至沆瀣一气的主要责任,也有球员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

 

    职业化让中国球员们一夜暴富,但还不懂什么是职业化的他们,无论是心理和素质,都没有达到职业球员的要求。一项统计表明,本世纪初中国男子职业球员的收入比国民平均收入高出130倍,高居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同类比较之首。名利来得如此轻易,许多球员的迷失也就不难理解。

 

    还需要指出,甲A的一朝繁荣有很大泡沫的成分,而一夕凋敝也存在缺乏有效营利手段的问题。

 

    2003年,IMG中国区总裁王应权等高层辞职,随后IMG放弃中国足球。内部人士透露,一个原因是 “中国体育市场并非这些中心和协会吹嘘的这么光明,很大部分是泡沫。实际上,在经营过程中困难很大。”

 

    一方面是经营成本已经被抬得过高,另一方面是联赛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营机制和创收渠道。中国足球一直没有被做成一个好生意。

 

    易剑东说:“国外足球俱乐部也有不少亏钱的,但中国是谁都不赚钱,这就不正常。”

 

  俱乐部和投资人如何盈利,是中国职业足球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