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足球案盖棺后的反思 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丽、树文、汪涌、李铮、方列、公兵、史春东、赵仁伟、王浩明 时间:2012-06-14 09:01

    反思之四:“黑哨案”叫停成反面教材--绥靖政策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足球打假要真打、狠打、长打

 

    比起2001年底爆发的“黑哨案”最终只有一个裁判龚建平伏法,这次的足球腐败案审理一查到底,大快人心。

 

    然而,此次落网的陆俊、周伟新和黄俊杰等人,“黑哨案”时就已在传说中的裁判“黑名单”上,只是当年均得以安然脱身。

 

    2001年12月14日,绿城和广州吉利俱乐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曝污点并揭黑,由此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反黑序幕。最终,只有龚建平这个写了“忏悔书”主动交待问题的裁判受到牢狱之灾,反黑风暴草草收场。

 

    对此杨祖武评论说:“中国足球错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清理门户的大好时机。此后,中国足坛的假赌黑现象丝毫没有得到抑制。”

 

    世界著名足球反腐专家、德国律师西尔维娅·申克就直接表示,像当年渝沈之战的调查以及龚建平案的后续处理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给社会传递一个消极的信号,丧失公信力。

 

    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在向新华社记者谈到新一轮打黑风暴时也表示:“我们也在反思,不能让龚建平案的负面效应影响到我们的这次整顿。”

 

    职业足坛是金钱的沃土,本易孳生腐败。假、赌、黑是祸害世界足坛的三毒,并非中国联赛的特产。在欧洲职业联赛中,40多年前就出现过它们的鬼影,而世界足坛在行业重罚之外,也都痛挥司法利剑,起到最为关键的惩戒和震慑作用。2009年中国足坛掀起打赌扫黑风暴同时,欧洲足坛同样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假球案”。为打击假球,国际足联甚至自掏腰包给国际刑警寻求帮助,将在10年内向对方支付1600万欧元的巨资。

 

    事实证明,打击体育作假不是体育部门一家可以解决的问题,应将其统一纳入司法、商业、税务管理系统,全社会应形成合力。

 

    这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但必须坚持。

 

    陈培德认为,要学习国外在治理足球问题上的经验,坚持走法治的道路,而且法治必须刚性。他表示,目前我国的司法介入足球还缺少相关法律的抓手。“现在我们有《体育法》,但这个法律太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我们也应该单独制定《足球法》,但这个法律必须是刚性的,有操作性的,符合足球运动特点的。”

 

    司法介入并不代表中国足协就可以不作为。

 

    知名的公益诉讼代理人郝劲松曾向媒体表示,足坛假赌黑蔓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足协和足球管理中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履行调查、查处和举报的义务,应视为渎职。

 

    陈培德也说:“现在足协在处理假球黑哨的时候,处理的力度不够,罚个几十万,人家根本不在乎。而足协又怕俱乐部停赛了,联赛就办不下去,其实对腐败现象姑息养奸对足球的伤害更深,影响也更恶劣。”

 

    在始于2001年的黑哨案中,中国足协最终对只有贿赂行为的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大连实德等6支球队和十余名相关俱乐部管理人员进行了罚款等无关痛痒的处罚。时任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先是发出“杀无赦,斩立决”的豪言壮语,后又陷入虎头蛇尾无作为的困境。尴尬的结局让他和中国足协颜面扫地。

 

    而在意甲“电话门”的调查中,2006年意大利体育法庭也判罚尤文图斯、拉齐奥和佛罗伦萨全部降级,只有AC米兰侥幸保级但受到罚分。失去了老牌劲旅尤文图斯,意甲魅力严重受损,但体育主管部门并未因此手软。

 

    公平和公信力不仅是职业联赛,也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玷污这个原则,联赛将面临崩溃,社会也会陷入混乱。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