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城餐饮浪费
谁把食物扔到垃圾桶?
西宁市民石宝财在垃圾桶里发现一个装着饼子和馒头的塑料袋,饼子和馒头因为放得久了,变得很干,所以被人丢弃了。看到这些粮食,石宝财心里很难受,随即,他拨通了本报96369新闻热线,讲述他当时的心情。
垃圾桶里的食物压在了心头
石宝财是西宁市城北区隆聚物业小区的锅炉工。
一天下午5时许,石宝财从小区收发室往住处走,途中无意间发现一个垃圾桶里有一个塑料袋,里面好像装着饼子。石宝财走近一看,果不其然,塑料袋里装的是11个饼子和3个馒头,一共有十四个。石宝财说,这些饼子和馒头就像是刚从店里买回来的,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扔在垃圾桶里?石宝财将这些饼子和馒头拎回住处,打算拿回老家喂牲口。
回到住处后,石宝财打开塑料袋,仔细一看,里面的饼子、馒头硬邦邦的,原来是放得时间长,有些干了。石宝财想,这些东西不经放,放干了是很正常的现象,用开水泡一泡或者放在锅里蒸一蒸就可以吃了啊,还不至于扔掉。
看着眼前的饼子、馒头,石宝财难过了许久,他感叹,这11个饼子、3个馒头足够我吃上三天了,太可惜了,把它们扔在垃圾桶里简直是在作孽呀。石宝财觉得这一袋子饼子和馒头就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口,石宝财说:“倒剩饭、剩菜的现象我也见过,但像这样一次丢掉这么多东西,真是不应该。”
20岁吃上第一口白面馍
55岁的石宝财老家在湟中县。“小时候,家里挺穷的,我到20岁那年,才吃到第一口白面馍。”石宝财感慨地说,他幼年丧父,少年时丧母,17岁就开始下地挣工分,这让他深切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一天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只能分得一些杂粮,勉强填饱肚子。这样的经历也让石宝财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石宝财说,在农村人看来,粮食就是宝贝,他看不惯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石宝财把这次捡来的白饼和馒头拿回了农村的家,看到这些完好的白饼、馒头,他老婆心疼地说,城里人就是不会过日子,这么好的东西居然扔了。
石宝财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为了能够把这些钱尽量用在家里的花销上,他省吃俭用。石宝财说,他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面、油、腌酸菜的白菜、洋芋都是自家地里产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日常生活的开销小一些。中午,馒头、酸菜,晚上,洋芋面片。石宝财所在的小区周围有许多饭馆,可石宝财至今没进去过。在他看来,能吃上一碗7块钱的牛肉面都是一种奢侈。
和石宝财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朱权贵,他是城北区小桥大街某家属院的保安。
去年的一天,家属院里一户人家的孩子过生日,第二天,这户人家的主人出来到垃圾,那些所谓的垃圾其实是半块没吃完的蛋糕和半瓶没喝完的啤酒。看到这一幕,朱权贵当时就哭了。他说,十几年前,他的父亲去亲戚家串门,亲戚招待父亲喝了一瓶啤酒。从此以后,老父亲便对那瓶啤酒念念不忘,几个月后,老父亲临去世时,就想喝一口啤酒,可是那时农村条件差,朱权贵没有能力给父亲买啤酒喝,老人家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
这件事一直堵在朱权贵的心里,“一辈子都堵呀。”朱权贵说,“看到城里人这样糟蹋东西,心里想对他们说一句:‘天理不容!’”
一顿特殊的午饭
李香兰40岁那年成为西宁市的一名环卫工人,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6个年头了。李香兰负责西宁市城中区法院街的环卫工作,每天早上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街道上的每个垃圾箱拖到一个集中的地点。两年前的一天,李香兰像往常一样集中垃圾箱,就在位于西宁市玉井巷小学门口的一个垃圾箱里,李香兰发现了一个用塑料袋装着的白饼,打开一看,这块白饼居然一口未动。而且,饼子里面还夹有鸡蛋、火腿。看到这一幕,李香兰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好的东西,被人扔在了垃圾箱里,看了让人心疼呀。
李香兰将垃圾箱里捡来的夹着鸡蛋、火腿的饼子当做午饭吃掉了。她说,自己真是不忍心看到这么好的东西被浪费。
李香兰有两个孩子,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起初,李香兰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李香兰说,太重的活干不了,她只能搬砖,一块砖两分钱,一天要搬一千多块砖,才能挣二三十块钱。“衣服磨破了就补一补,自己苦点没事,孩子们能够上学是我最大的心愿。”生活的艰难让李香兰更多地感受到粮食的珍贵。
浪费粮食不再是啥稀罕事
离李香兰不远的一条街道的某小区,每天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十几桶之多,其中食物占近一半。
孙秀清是这个小区的一名清洁员,垃圾清运也在她的工作范围之内。她说,她工作虽然才一年多,可她好几次在小区的垃圾桶里发现被丢弃的食物,例如一整条生鱼、几块煮好的羊肉、一袋未吃的洋芋、几个干硬的馒头等等。
孙秀清在做清洁工作的同时,利用工作之便捡一捡垃圾桶里可卖钱的垃圾。就在两天前,她在小区里的一个垃圾桶里发现了某快餐店的一个包装盒,孙秀清本想捡起来卖废纸,可是提起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空盒子,打开包装一看,里面不仅有两大块鸡肉,还有一根玉米、一块鸡翅。孙秀清一摸,还是热乎的。
孙秀清说,她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了能让捡到的食物不至于浪费,孙秀清养起了附近的一只流浪狗,“每天捡到的肉啊、馒头啊,足以养活它了。”孙秀清说。(作者:唐楠)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