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关注省城百姓“就医难”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贾忠英 时间:2013-01-23 10:41

    关注省城百姓“就医难”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3-01-23 10:02:46 编辑: 崔永焘

    患者:看病如打仗

 

    今年冬天格外冷,冬季多发病也接踵而至。最近一段时间,省城各大医院,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均出现了病人人满为患、床位紧张的局面。

 

    医院人满为患

 

    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看病的许多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医院里的人真多啊!

 

    2012年12月29日10时,记者来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大厅。

 

    “我的孩子咳得厉害,应该挂什么科?”“请问到内科怎么走?”门口的导诊台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家长,令导诊员应接不暇。走进大厅,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人,耳边不时传来说话声和患儿的哭闹声,家长和医务工作者更是脚步匆匆,简直就是一个“小市场”。

 

    几个输液区里坐满了正在输液的患儿和陪护的家长,时常有小病号因为病痛或打针哇哇大哭。“妈妈,我也要气球。”一个正在打针的小女孩指着邻座的孩子的气球说道,“好,好,等护士阿姨给你打上针,爸爸马上就去给你买。”孩子的父亲手里拿着一沓化验单,忙得满头大汗。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家长为正在输液的孩子买来气球绑在输液架子上。

 

    1月7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面同样挤满了前来看病的患者和家属。五六部电梯同时开放,电梯口依然等了很多人,十几个挂号窗口全部开放,但每个挂号窗口前依然排着长队。“这十几个窗口了,还排着这么多人。现在医院里的人真比菜市场的人还多。”一名排队的家属说。

 

    10时,医院门诊的楼道里挤满了等待的患者和家属,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交通堵塞”,记者走了几个诊室,里面均被围得水泄不通,有的诊室门口挤满了人,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医生,医生被等待的患者“淹没”了。12时,心电图等检查科室的楼道里的椅子上依然坐满了患者。由于人多,都感觉透不过气来,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出医院大门,记者出了一身汗。

 

    门诊量创历史新高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马青跃给记者看了电脑上的门诊挂号排班监控系统,系统显示,从8时30分到10时57分,简易门诊已挂了53个号、小儿科挂了32个号、妇科29个号、泌尿科30个号、皮肤科38个号、甲状腺科竟然达到了80个号。“你看看,仅仅一个半小时,全院挂号量快一千个了。”

 

    马青跃介绍,医院最近门诊最多人数可达到四五千人,平时平均在3000人,有些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非常忙,仅每天上午挂号的就在八九十人,这样算下来,医生8点半上班,如果接诊一个病人用10分钟,每小时只能看6个病人,一早上只能看二十多个病人,因此,很多医生常常中午加班,到下午一两点才能吃午饭,晚上6点也不能按时下班。医院的住院病人最高可达到1900人左右,目前,床位特别紧张。

 

    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冯建明介绍,这几年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增加得比较快,根据统计,2012年比2011年门诊量增加了24.6%,住院人数增加了13.69%,手术量增加了18.88%。2012年成为历年门诊量和住院人数最多的年份。

 

    来自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月至12月,两个月的门诊量达到67368人,住院人数达到5345人,相比2011年同期,门诊量增加了30%,住院人数增加了50%。

 

    一种病挂了四次号

 

    “现在到医院看病就像打仗一样,太累人了!”市民张先生感慨道。

 

    前不久,张先生的女儿生病了,孩子咳嗽得厉害,并出现了腹痛的症状,于是,张先生和妻子连忙将孩子送到医院。虽然已经做好了人多的准备,可走进门诊大厅,张先生还是吃了一惊,因为医院里挤满了人。

 

    经过一番排队、等待,张先生挂上了专家内科门诊,经过检查后,专家给孩子开了药打了针。本以为折腾一天就差不多了,哪知道到了后半夜,孩子腹痛得更厉害了,于是,第二天,张先生和妻子匆忙给各自的单位打电话请了假,两人又带着孩子上了医院。本想找给孩子看病的那位专家大夫,谁知道专家门诊换人了,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重新排队挂号,望着专家门诊门口拥挤的人群,再看看身边生病的女儿,张先生心里焦急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好不容易轮到他们了,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先生带孩子到外科再检查一下,排除是阑尾炎的可能性。于是,被挤得一身汗的张先生和妻子挂了个专家外科的号。

 

    此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我看了一下号,我们前面还有二十多个病号呢,等轮到我们,专家也要下班了,于是,我又挂了个急诊内科的号。下午5点多,急诊内科的医生为张先生的女儿做了检查后,又建议张先生再带孩子到急诊外科检查一下,排除是阑尾炎。于是,张先生再次排队挂了个急诊外科的号,排除了孩子患阑尾炎的可能性后,急诊内科的医生建议张先生带女儿在医院晚上临时观察。

 

    “真没想到,晚上医院里的病人也不少。“晚上陪护女儿的张先生看到,尽管已是凌晨一两点,急诊门口还等了一二十名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

 

    第二天,医生为张先生的女儿开了几天的输液药品。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张先生和妻子每天轮流带孩子到医院输液,这期间,家里的老人不放心,也陪孩子到医院打针,结果,没过几天,孩子的病好了,老人又患感冒病倒了。

 

    看病也需“全家总动员”

 

    李月的儿子是省城一家医院的“老病号”了。这几天天气干燥,儿子又感冒了。带孩子看病一个大人根本完成不了,要全家总动员。这天一大早,李月和公公、婆婆三人就开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由于医院里人多,李月早早就和公公、婆婆做好了分工。公公去停车场停车,婆婆带孩子到儿科去排病历本,李月则去挂号窗口挂号。经过周密部署,10点多,李月总算挂上了号。

 

    输液室里打针的孩子很多,这时,公公小跑着去取药,李月在输液室占好了座儿。“如果不提前点儿,孩子一会儿打针根本找不到坐的位置。”一些后来的患儿因为没有座位,只能由家长抱着坐在楼道的椅子上挂点滴。由于患儿特别多,婆婆害怕患儿交叉感染,于是,给挂点滴的孙子戴上了口罩,但医院里暖气很热,孙子不愿意戴口罩,开始哭闹起来。

 

    专家号,一号难求

 

    1月7日8点半,市民王东平带着母亲来到医院看病。王东平家就住在医院附近,本以为自己来得最早,没想到多个挂号窗口前早已排起了长队。

 

    “你看看,我说要早点来,现在排了这么长的队,啥时候才能看上病啊。”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母亲望着窗口前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妈,别着急,我现在就去排队,很快就挂上号了。”王东平一边安慰着母亲,一边走向挂号窗口,他想给母亲挂个专家门诊,可挂专家门诊的人太多了,他在半个小时后,终于挂上了普通号。

 

    他们快速来到诊室门口,王东平念叨着,“连门都进不去。”好不容易轮到母亲看病,医生为母亲开了张心电图的检查单,让王东平先带母亲去做检查。等到他搀扶着母亲来到心电图检查室时,只见门口的长椅上坐满了人。又是一阵漫长的等待,直到11点10分左右,母亲才做了一个心电图检查。“起了个大早,忙乎了一早上,就做了一项检查,真耽误工夫。医院里这么多病人,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这么低,怎么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马青跃介绍,一般情况下,病人挂专家门诊的比例高,10个患者中有6个挂的是专家门诊,有的患者就是冲着专家到大医院就诊的。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