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住院楼越来越高 病床为啥紧张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时间:2013-01-23 09:34

    医疗关系我们每一个人,是咱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挂号为何难,难在哪里,什么时候让床位不再紧张……昨日,记者与市民代表、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就大家就医中体验到的“难”,展开对话。

 

    ◆ 青海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毕玉华

    ◆ 政协委员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 王 昆

    ◆ 人大代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翔宁

    ◆ 市民代表:省人民医院脑病科患者 杨阳

    ◆ 本期主持:记者 王复莲 郑思哲

 

    杨阳是一名正在住院的患者,住院期间,他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看病的不容易。昨日,他向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抛出了他的疑问。

 

    市民代表有话问

 

    杨阳:为什么现在医院建得越来越好,楼盖得越来越高,住院部的床位却越来越紧张?每个病房都是满的,甚至都住到楼道里了。

 

    王昆:如今,到医院看病、住院的人多,这确实是个现实。2012年,我们医院盖了一栋三万三千平方米的大楼,想着再也不会有楼道加床的情况出现了吧,可你看,依旧有加床的病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病人,我们也在分析这个事情。客观上看,在医疗改革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医保确实解决了一些人看病贵等问题,以前不敢看的病现在敢看了,以前不敢做的手术,现在敢做了,不少困难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了。所以,医院就会出现这么多的病人。

 

    毕玉华:从患者的就医习惯来看,人们都有一个心理——找名医看病。大部分患者不相信基层医疗机构,而只相信大医院,相信名医,导致目前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少。另外,很多乡镇卫生院药品种类少,老百姓也对乡镇医院医疗水平不太满意,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百姓还是愿意到县级以上的医院看病,这就导致在县级以上医院看病的人增多。要改变就医观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杨阳:我在省人民医院住了好几天院,每天也与其他病友聊天,我发现一个问题,城里人到医院看病,都有些晕头转向,更不要说那些可能一辈子都很少上县城的农牧民。他们转到大医院来看病时,无论从挂号到住院,都感觉困难重重,作为医院,有没有什么办法?

 

    毕玉华:州县上的老百姓到省城来看病,尤其是到大医院,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这与资源配置有关系。从全省总盘子上来说,可能大部分资源在西宁地区,农牧区的资源占有量只有38%,虽然比以前的20%左右要好得多,但依然存在着不平衡。这种状况造成农牧民就医困难。

 

    另外,患者到省城来看病,地理和环境上都是陌生的,到了大医院,就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刘翔宁:针对挂号手续繁琐、挂号难的问题,其实,省上大医院都已经开通了网上和电话两种预约挂号方式。患者在转来大医院前,在网上或电话里预约挂号,就可以直接到医院看病。另外,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在医院门诊处,都有导医、导诊,主要是为了方便老年患者和州县患者的。只要挂上号,就会有导诊为患者服务。

 

    ●记者对话相关负责人

 

    记者:现在,在我省儿科医院较少的情况下,儿童看病是不是也难?前不久,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省妇女儿童医院的新大楼里,来看病的孩子很多,急诊科主任到了下午一点多钟,还在给病人看病。

 

    王昆: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是宝贝,只要孩子体温稍有升高,出现咳嗽症状,就要往儿童医院送。这样一来,儿童医院的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现在医生不好招。解决门诊、住院病人多,不是医院盖大楼、多招人、增床位这么简单的事儿。首先,医院的资金受限制,医院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果投入过大,就会超出医院的承受范围,医院是承受不起的。二是人才受限制,一名医科学生不是从学校毕业就能立马到一线独立承担工作的,他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独立看病,这个成长过程是很长的。这么长的时间,许多人忍耐不住。所以,学医的少了,学儿科的更少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儿童医院招大夫难。

 

    作为医院和医生来说,目前只能坚持长时间工作,尽量多看一些病人,多安排一些床位。要彻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还需要大家一起做更多的努力。

 

    记者:青海医改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医改要做到让百姓满意,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那么,今后我们还有哪些方面的措施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毕玉华:我接着刚才的看病难来说,为缓解住院难,目前,医院也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现在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时间是12天,“十二五”末要缩短到7天。卫生厅在住院病人方面,也对医院提出要求:病轻的,能不住院的,尽量不住院。已经住院的,检查能在门诊做的,就在门诊检查。

 

    另外,目前,我省各级医院也在积极探索“一日病房”模式。这主要是针对家住得较远的,一时回不去的病人。或者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做抽血等检查,而当天不方便回家的患者,可以暂时住一天,这一天不算住院。这样,占用的床位就少了。目前,我省正力推在二级以上的医院实行。

 

    在解决看病远方面,其实,许多病人不需要走出县域,就能让专家治病。一是在我们的对口帮扶政策下,许多大医院的好大夫都会到基层帮扶医院坐诊;二是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在县医院,就能让北京、辽宁等外省市专家,以及省内大医院的专家给治病。

 

    基层医院人员梯队断档

    连线委员:海东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淑华

 

    李淑华说,在他们医院妇产科,门诊量年均一万人,住院病人一年也达到好几百人,每天有四五位产妇生孩子。这么大的工作量,却只有21名医护人员,其中7名护士还是临时聘用的。大夫上大夜班时,24小时在岗上班,第二天要是有手术,还得坚持上手术台。这么大的工作量,这么大的压力下,医疗风险也在加大。

 

    李淑华建议,在很多年没有招人的情况下,能不能在关注县级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多给地级医院一些政策、一些编制,能多招一些大夫、护士,解决人员梯队断档问题。(王复莲整理)

 

    农工党青海省委建议

    合理配置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

 

    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分类配置不合理、乡镇医疗机构乡村一体化功能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村医的准入、退出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加之基层卫生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年龄偏大等问题,都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建议:合理配置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合理增编,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增编专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全科医生。在进一步完善乡镇医疗机构乡村一体化功能方面,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

 

    健全村医的准入、退出和保障制度。公开择优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和执业承诺书。另外,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对超过60岁的村医,采取由其直系亲属顶替等办法,解决村医退出问题。退出保障费用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筹解决,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王复莲整理)

 

    患者:住院没床位

    医院:需排队等待

 

    1月17日,省城市民马女士给本报96369新闻热线打来电话称,她母亲被确诊患有白内障,但因为医院一直没有床位导致手术延迟,希望能够得到媒体的帮助。

 

    1月15日,马女士的母亲马桂英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患有白内障,医生说需要立即做手术。但是,医院床位非常紧张,需要马女士每天打电话查询是否有空床位。马女士说,母亲年纪大,四个儿女又都不在身边,生活非常不便。能够有一张病床,让母亲尽快接受手术并早日康复,成了儿女们的心愿。

 

    1月18日,记者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了解到,医院眼科的床位一直都很紧张。赶上寒假,病人越来越多,床位就更紧张了。

 

    随后,眼科的护士长拿出了一本记录本,记录本上显示,在马桂英老人前面有二十多位需要住院的病人还在等待。护士长表示,已经将马桂英的名字登记在册,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等医院有空病床时,就会通知她来住院。(作者:蔡雅雯)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