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玉树3年重建:为新生活新希望奠基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光于 时间:2013-11-03 21:34

    这是重建后的玉树(9月22日摄)。 2010年4月14日遭受7.1级强震重创的玉树,经过1200多个日夜的重建,如今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三江之源。玉树州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自然条件恶劣,每年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在紧迫的时间内,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率99%,3年累计完成投资444.36亿元,如期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各项目标任务。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4·14”玉树地震后的3年多时间里,索南措姆家新添了一儿一女,虽然地震中罹难的女儿仍是她心中的痛,但新生命的降临让她“重新活了过来”。

 

    与她重新享受再为人母的喜悦一样,她的家乡也迎来了新生。经过3年多艰苦卓绝的重建,如同凤凰涅槃,新玉树有了更挺拔的姿态,更美丽的容颜。

 

    新城市:超高海拔重建书写奇迹

 

    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含氧量仅为平原的60%……正如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所说,玉树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前所未有。

 

    从2010年7月到2013年10月,来自北京、辽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以及青海省内4个地区和11家援建企业的10万援建大军在此进行了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9%,3年累计完成投资444.36亿元。

 

    漫步在结古镇的大道上,东面的格萨尔广场上英雄铜像熠熠生辉,西面的玉树州博物馆气势恢宏,东边的康巴艺术中心精美绝伦。一路向南,巴曲河清水潺潺,地震遗址在蓝天下静默无言。

 

    沿着扎曲河向西,康巴风情商街、红卫路滨水商区、当代国际旅游接待区、唐蕃古道商贸街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片区,精美的雕梁画栋、艳丽的彩绘处处透露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一遍遍抚摸着雕工精美的门框,坚守玉树3年多的中国电建玉树重建现场指挥部第一工区的康明、张玉娟夫妇感慨万千:“3年的辛劳换来如今的成果,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坐在八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室里,震后转移异乡求学两年的索南旺苏兴奋不已:“那么多先进的设备以前在电视里都没见过!”

 

    城外的甘达村,女主人秋吉措毛把新居内的炉灶擦拭了一遍又一遍:“这样的房子,祖祖辈辈没有住上过……”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