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燃气管道安全
“11·22”“12·18”“12·20”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数字,在今年,燃气“管道安全”将它们联系起来。青岛事故过后,我省西宁市、平安县先后出现燃气泄漏爆燃事故。此类事故为何频频出现,省城管道是否“健壮”,如何保证市民安全?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张志媛,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管道为何常“受伤”
省城目前燃气主管网长九百五十多公里。随着西宁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在西宁开挖。
记者:省城燃气管道被破坏为何每年都会有?
张志媛:今年,西宁已经发生20起因野蛮施工导致燃气管道受损的事故。这些事故中,18起是在庭院、新建小区内发生的,还有两起是在城市主干线,12月18日南川东路事故就属于城市主干线发生的事故。庭院小区内极易发生事故,而且危害性最大。
事故每年都会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不重视,没有硬性的惩罚措施。我们有专人分片区开展徒步巡查工作,三周为一周期,如遇到施工单位,巡查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后,会向施工单位下发“管位提示单”,以确保管道安全。但部分单位对签收“管位提示单”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拒绝签收。还有一些单位虽然签收,但挖断管道后,便推三阻四称当时签单的人找不到了,没人通知这个地方有管道。还有些施工单位是从外地来的,他们工期短、任务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进度罚款往往要比挖断燃气管道产生的费用还要多,所以部分单位宁愿为赶工期而造成管道破坏,也不愿耽误施工。再有,部分施工单位知道新通燃气管道的走向,知道这段管道还没有通气,施工时破坏管道后直接用土回填,等通气时,才发现管道遭到破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燃气管道屡遭破坏。
二问:我们的管道很“脆弱”吗
西宁市燃气管道主要有钢制管与PE管两种。钢制管虽然结实,但抗腐蚀性较弱,目前西宁市的管网已使用12年,这种钢制管正在逐步被PE管替代。西宁市燃气用PE管原材料均从国外进口,PE管使用年限久,耐腐蚀。
记者:管道经常被破坏,是不是管网材质不结实?
张志媛:管道内部本身就有气压,受外力更容易受损。PE管对管材要求很严格,国内厂家极少,国内基本找不到假冒的。我们要对西宁市的14条主要管道更换,1条已经更换,还有一条正在更换中,明年将更换9条。以前我们要求,管网周边5米范围内施工就要有提示,经过这几次的事故,现在我们要求管网30米范围内有施工就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负责片区的工作人员要将电话留给施工单位,机械开挖后,接近管道时要人工开挖。
三问:如何保证燃气安全
在确保管道安全方面,西宁有专业的管道巡查队伍,也配备了较先进的检漏仪器,在燃气管网日常巡检时,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对燃气管道检漏同时,还对管线周边井、燃气主阀井等下井检查,查看管道是否锈蚀、井内是否有垃圾,以及周边是否有施工单位等,如有施工单位,就提前通知施工单位此处有燃气管道。另外人员徒步巡检后,还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激光巡检车对整个管道进行普查。记者:发生事故后,我们怎样确保市民安全?
张志媛:首先,中油燃气抢险应急规定,西宁市区30分钟内必须到达,西宁市周边地区50分钟内必须到达。警戒组、处置组、抢险队等迅速到场,如泄漏较严重,第一时间疏散周围人群,严格按应急预案上报政府,并各司其职。
其次,我们有现代化的指挥部门。在城南场站,现场指挥系统的巨大屏幕,显示西宁市各大燃气系统的图像,通过指挥系统,第一时间可指挥突发事件。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遇到突发事件,按照指挥部指挥,确定科学的方案,各部门各司其职。按照停气范围、车流量、人流量大小等来确定抢险级别。燃气安全关乎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安全,希望广大用户能理解我们,如遇到关系到燃气管道周边开挖、取土、钻孔、搭建房屋、搭接电线等涉及燃气安全的事情,可随时拨打我们的电话:5131117、5136711,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将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