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生二孩,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十梅   时间:2014-03-05 09:28   编辑: 张宏   

    青羚网讯 2014年1月19日,省长郝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省将出台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和取消四年生育间隔的政策。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进京说,从2013年起,我省就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目前,已经研究提出工作方案,有望上半年启动实施。本报《单独两孩,你准备好了吗》问卷调查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100位市民参与了问卷调查,超出五成的受访者想生二孩。统计显示,在参与问卷调查的百位市民中,25岁至35岁的市民占到90%。在“如果政策允许,您有意愿生二孩吗”一项中,给予肯定回答者达55%。

 

    2月28日,西海都市报记者再次联系到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此项政策,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生育意愿的调查,同时,也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了预测。目前,政策正在审批当中。”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宣传处刘先生说。

 

    为养孩算笔账

 

    3月1日下午,在中心广场遇到马英时,她正带着3岁的女儿萌萌在广场玩耍。马英今年30岁,他们家正是“单独二孩”政策的覆盖对象。

 

    “今年年初,老公一听说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便高兴地和我说,我们再生一儿子吧!”马英说。其实,马英不太想要二胎。究其原因,马英说:“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养不起。”

 

    马英的丈夫在一家经济效益不错的单位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有五六千元。但是因为马英的公公婆婆在陕西老家,马英的母亲又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而无法帮忙照顾孩子,所以马英在怀萌萌后不久就辞去了工作。“他的工资里扣掉每月两千多元的房贷,再加上育儿费,我家基本上就是月光族!”马英说。

 

    其实,在萌萌刚到两岁时,马英就算过一笔账:“从萌萌在我肚子里,到她长到两岁,将近三年时间里,我们已经花费了三万块钱了。为了省钱,萌萌吃的奶粉是我从网上买的,一罐要两百多元,一个月就要三四罐。除此之外,尿不湿、清洁用品、玩具、衣服的花销,每月也要好几百块。平均每月的基本花销在1200元以上。”

 

    如今,眼看萌萌快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之后几年还要参加一些学习班、培训班,马英就更加担心家里的收入状况了。“等孩子一上幼儿园,我也得赶紧找份工作,努力攒钱。”马英说。

 

    而在马英的计算当中,还没有孩子入学到成人这个阶段的开支。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大到16岁的抚养总成本平均已达25万元,如果再算上孩子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这一数字就高达49万元。

 

    “除掉教育开支,还有很重要的一头,那就是今后买房。”马英说。目前,她家的房子还有十几年的贷款要还,加之今后还要再买房,马英说:“我想想就头疼,生一个的压力已经这么大了,如果再生一个,那家里的经济压力就太大了。”

 

    “谁来帮我带孩子?”

 

    西宁市民刘杰的担心不是养孩成本,而是没有人帮他们带孩子。

 

    3月1日17点,在西宁市麒麟湾公园附近的一家补习班门口,37岁的刘杰正在休息区等待女儿下课。“女儿数学成绩不太好,我就在周末给她报了数学补习班。”刘杰说。每到周末,他和媳妇至少有一个人要陪读。

 

    提起单独二孩政策,刘杰无奈地笑了笑,说:“别提了,就为了这事,前不久我还和老婆吵了一架。”原来,刘杰出生于农村,他不是独生子,他的妻子是。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生下女儿后,刘杰的父母认为不能在刘杰这儿断了“香火”,之前因为政策不允许,刘杰也没有办法。可是,前段时间回老家过年,老人家一听说有这样的政策,就吵着让他和妻子再生一个儿子。可是和妻子不仅没商量出个结果,而且还大吵了一架。

 

    “我媳妇根本不愿意生,自己好不容易带大了一个,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照顾另一个了。”刘杰说。

 

    “其实我还是想再生一个的,但是,媳妇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孩子出生后由谁来带就是个大问题,我和媳妇每天还要上班,精力肯定是不够的。”刘杰说。

 

    别人家可能会有老人带孩子,但是刘杰家却没这个条件。“我父母在老家跟弟弟一家住在一起,弟弟和弟媳妇都外出打工了,老人家要照顾家和侄子,根本不可能来西宁帮我带孩子。而我丈人早逝,丈母娘的身体状况又比较差,也是帮不上忙。”刘杰说。

 

    即便是平常人家,家里的老人能帮忙带孩子,一个孩子就已经很累了,如果再添一个,老人家的精力也是耗不起。刘杰也曾想过找保姆,可是在西宁市保姆也不好找,即便是找到了一个,如果没有家人在旁边看着,刘杰也不放心。

 

    公共资源压力不小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很多市民在担心“二孩”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之外,也担心一旦孩子出生后,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能否满足需要。

 

    开学已经两天了,可是李美玲还在到处给孩子找入园的名额。“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担心上学是个问题,没想到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难……”李美玲说。

 

    李美玲的孩子刚满四岁,为了给女儿找一个不错的幼儿园,她老早就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公办幼儿园打听情况。结果名额早就没有了。幼儿园负责人告诉李美玲,只能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孩子转学或放弃名额,然后才能决定能不能插班。之后,李美玲又打听了另外几家公办幼儿园,无一例外爆满。

 

    “我也想过去私立幼儿园,但是又担心私立幼儿园管理、卫生、饮食、师资等方面可能会不如公办的。之前我总以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到就近的幼儿园报个名就行了,没想到提前半年都晚了。”李美玲说。

 

    与入托难相对应的还有孩子看病难。近日,记者走访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医院里面人来人往,儿科门诊前挤满了排队挂号的家长。

 

    “今年我家宝儿得了两次重感冒,每次来看病,医院都挤满了人。有时为了能有个地方输液,我婆婆还会早早来占位置。”在静脉注射区陪儿子打针的李女士说。据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门诊接待256189人次,住院27621人次。

 

    “较从前季节性应诊人数增多不同的是,近年没有什么季节性,是全年人数多。”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希望得到更多优质资源的愿望,医院于2012年10月修建了32737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今年将再建37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

 

    给父母一个选择的权利

 

    相比于马英不想生二胎的想法,马英的丈夫王华却坚持要生“二孩”。

 

    “每次带萌萌到外面玩,她看见别的小朋友,总是很高兴地抱着不放。我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了,为了孩子考虑,能有个伴儿是最好的。”王华这样说。

 

    因为没有伴儿,近二十年来,社会上对独生子女群体一直不乏批评之声。“比起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通常比较自私,不懂得分享意识、团队意识较差,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且独生子女一般受到的夸奖多,听到的负面信息少,自尊心比较强,进入学校和社会可能会受不了打击。”王华说。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制度经济学教授曲波认为,单独二孩政策是一种人性化的政策,它给了父母一个选择的权利,生与不生父母可以自己做主。政策实施可能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应该换个思维方式思考,人口它不仅是一种“压力”,还是一种资源。在古代,人丁兴旺是一个家庭富有、国家强盛的标志,在现代,面对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让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赡养老人的重压,如果独生子女生两个孩子,未来就能分担孩子们身上的压力。

 

    “至于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人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社会在变,我们的公共资源也在不断的完善,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这也是一种长远的经济投资。也许未来,孩子们能创造的财富远比他们花费的成本要高。虽然在家长养育孩子的时候,投入了很多的金钱,而孩子回报父母的快乐与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收益,是无法与金钱作比较的。”曲教授说。

 

    “而相对于其他省市,我省人口少,劳动力少,这也是掣肘青海经济发展的一环,如果我们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变成一种社会资源,就能为我省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曲波说。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