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调查:果如其言?都市报暗访省城婚介所
婚恋是青年男女关心的热点话题。眼下,城市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剩男剩女群体越来越庞大。除朋友介绍、网上交友外,一部分人选择走进婚姻介绍所,通过中介寻找人生伴侣。
投诉:半年只见了一名适婚女士
胡先生,今年38岁,是省城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领导,收入不错,只是工作太忙,一直没能找到心仪的对象。去年9月,在家人的催促下,胡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省城某某婚姻介绍所,登记、缴费后,胡先生开始期盼起接下来的约会、牵手。
登记后不久,在婚姻介绍所的安排下,胡先生见了一名女士,但因“不合适”没能在一起。之后,婚姻介绍所又安排了两名女士与胡先生通电话,对方都以“工作不稳定”为由拒绝见面。再之后,胡先生没有收到婚姻介绍所提供的任何信息,这让他觉得很郁闷。
“半年时间就见了一个,这和当初所说的大不一样啊!”胡先生掰着指头算了算,登记前,婚姻介绍所自称相亲资源丰富,并且成功率很高;登记后,胡先生缴纳了660元报名费,按照缴费标准,婚姻介绍所承诺,在一年半时间里会安排16名适婚女士与他见面,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帮助他找到结婚对象。可是,半年时间过去了,胡先生只见了一位女士。这么一算,胡先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认为自己被骗了。
在不满的同时,胡先生也对这家婚姻介绍所的服务产生了质疑。他说,婚姻介绍所声称有很多相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真实可靠吗?为何婚姻介绍所只提供相亲对象的联系方式,却连面也见不了?难道任何人都可以登记,莫非大部分是“婚托”?
质疑一:任何人都可以登记吗
针对胡先生提出的质疑,3月12日,记者相继走访了省城几家婚姻介绍所。在胜利路的一家婚姻介绍所,记者看到墙上除贴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外,一旁还挂有《婚姻介绍所工作制度》《婚姻介绍工作者守则》《征婚人员登记须知》等各项制度。工作人员介绍,若要登记征婚需提供身份证、学位证等各类有效身份证件,得知记者未带相关证件后,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登记要求。
在位于花园南街的一家婚姻介绍所,尽管墙上贴着婚姻介绍所的相关介绍及登记流程,但并未见营业执照。记者佯称自己想登记征婚,询问简单情况后,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这里有许多适合的人选。“如果一直没有成功怎么办?”工作人员回答,若某个人不合适,他们会继续介绍,直到帮助顾客找到合适的伴侣为止。当工作人员提出要查看身份证时,记者表示没带,工作人员则称没带身份证也行,只要提供身份证号就可以登记,至于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工作人员并未要求提供。
当记者得知服务价位在500元到1800元不等时,有些迟疑,准备起身离开。工作人员见状,立马透露实际价位可以再商量,另一名工作人员则说:“像你的情况,选择700元的价位就可以了。只要你的事情能成,价格方面好说。”
像这样证件不全也能登记的情况,发生在好几家婚姻介绍所里。
质疑二:相亲资源真的如此丰富吗
“这本相亲登记册上,登记的是今年享受高档服务的征婚者,你看,全登记满了。”杨女士是省城一婚姻介绍所的负责人,经营婚姻介绍所已有14个年头,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相亲登记册让记者看,仅享受3000元高档服务标准的征婚者就有上百人,上面记录着征婚者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征婚标准以及相亲次数等内容。
杨女士的婚姻介绍所共有8个部门,8个部门加起来每月至少有百名征婚者登记。她说,多年的经营让她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再加上成功率高,她的婚姻介绍所不愁没有生意做。征婚者主要以80后、70后未婚人士及离异人士为主,其中,80后未婚及离异人士占整个相亲队伍的30%,70后未婚及离异人士占40%,其他人士占30%。而收费标准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依次为460元至560元、660元至1000元、2000元至3000元。登记后,婚姻介绍所会提供适婚人士的联系方式,然后安排见面。
从胡先生的缴费标准来看,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应该要见16名适婚女士。对此,婚姻介绍所解释,登记时胡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婚姻介绍所要依据其标准筛选适婚女士,再安排与他见面。而胡先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时间为其筛选,自然就拉长了见面时间。
“工作一般、待人诚恳、会过日子,这是我的要求,高吗?”胡先生认为,婚姻介绍所的解释与当初“相亲资源丰富”的介绍不符,按照“了解征婚者→选择见面对象→安排约会→反馈约谈”的服务流程,一个流程下来,一次见面至少需要15天,见16名女士则需要240天,一年半里见16名女士是完全有可能的。
质疑三:成功率到底有多高
家住城西区的小张去年年底刚结婚,结婚对象正是从婚姻介绍所“相”来的。谈及相亲经历,他形容自己就像个商品,等着买家。尽管如此,在“相”了3名女士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幸福。
比起小张,来自昆明的赵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去年8月,赵女士来到西宁,一直处在单身状态的她很想找个男朋友,但是,苦于人生地不熟,交友圈子太窄,一直未能找到心仪的“他”。在婚姻介绍所的安排下,赵女士先后见了两名男士,可她都觉得不合适。
一家婚姻介绍所的工作人员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婚姻介绍所的口碑不错,来登记的征婚者很多,一年下来,在婚姻介绍所的牵线搭桥下,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大概有3000对。至于那些没有顺利“脱单”的征婚者,主要原因是期望过高,比如交纳高档服务费用的女性征婚者,征婚标准大多是“公司负责人+身高1.8米+35岁以下+未婚”,男征婚者的标准大多是“容貌美丽+秀外慧中+相夫教子”,离异人士则要求对方不能带孩子。
“见了这么多相亲对象,难道还挑不出一个合适的吗?”另一家婚姻介绍所工作人员相信,通过婚姻介绍所,征婚者们一定能找到有缘人。
然而,对于3000对的说法,不少有过相亲经历的人士持怀疑态度。一名女士认为,3000对这个数字应该是婚姻介绍所的宣传标语。一名男士则说,几年前他在相亲,现在还在相亲,相了这么久都快失去信心了。
质疑四:婚姻介绍所究竟归谁管
征婚者们对婚姻介绍所有如此多质疑,那么,婚姻介绍所究竟归谁管呢?
在某某婚姻介绍所的简介里,写着“青海省婚姻家庭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青海省婚姻家庭协会诚信合作单位”,其负责人杨女士正是青海省婚姻家庭协会常务理事。杨女士认为,就目前而言,传统婚介实行实名制,操作简单,依旧受到人们的青睐,完全可以放心选择。青海省婚姻家庭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记者在网上搜索一圈,并没有找到这个组织,只找到了位于省城七一路的青海省婚姻家庭研究会,这明显不是同一个组织。
随后,记者与西宁市民政局取得联系,想了解目前西宁市登记在册的婚姻介绍所有多少家,如何管理,有何服务标准。工作人员称婚姻介绍所不在其管辖范围内,提供了婚庆行业协会的联系方式。拨通婚庆行业协会电话后,对方表示他们只服务于婚庆行业,并不涉及婚姻介绍所。最后,记者只得找到西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员告知工商局只注册登记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个体户等,婚姻介绍所不在这里登记。难道婚姻介绍所就没有主管部门吗?
某某婚姻介绍所的负责人杨女士说,经营一家婚姻介绍所需要在民政部门或工商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登记,领取相关证件。既然如此,婚姻介绍所就应该有主管部门,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