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乘公交打出租开私家车谁跑得快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时间:2014-04-28 08:56   编辑: 刘海钧   

    青羚网讯  城市交通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系统,更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西宁的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400多公里,机动车数量35.8万辆,2013年年底,拥有西宁市户籍的人口已突破200万,常住人口220多万。要想在西宁跑得更快,似乎有点难。

 

    每天109.8万人次选择公交出行

    数字链接:74条城市公交线路纵横西宁

 

    当前,西宁市拥有3家公交企业,74条城市公交线路,线路总长度1150公里,公交车1846辆,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16.2标台,绿色公交车辆比率100%。据统计,2012年全年客运量约3.8亿人次,2013年客运量达4.01亿人次,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为60.4%。这意味着每天有109.8万人次选择公交车出行,其中,仅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一天的客运量就达80万人次之多。市民问:公交车为啥难等?

 

    在西宁,因地形、道路和气候限制,骑自行车出行不太可能,绿色出行的压力自然就落在了公交车上。然而,公交车难等的声音时常传入耳中。“3路公交车到底多少分钟一趟?等了半个小时也不来。”家住城南新区的一位市民抱怨,半个小时等不来一辆公交车,为了上班不迟到,他只得提前半个小时出门,可有时还是会迟到。29路公交车改线路前,一位老人曾花时间制作了一份候车时间表,等待时间最长为一个小时。

 

    公交来答:线路重复率高、缺乏专用车道等困扰绿色出行

 

    为何绿色出行并非那么“绿色”?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处副处长郭锐介绍,该公司有2100多名驾驶员,但按照正常的班次算,还缺530多名驾驶员,尽管公司拥有1227辆公交车,但由于缺少驾驶员,实际上有200多辆公交车只能运行半天,另外的半天就只能停放在停车场里。想要缓解交通压力,这200多辆公交车爱莫能助。郭锐认为,公交车线路重复率高,仅东西大街就有15条线路;线路长,平均线距15.49公里(规范值8至12公里),运营时间长;缺乏公交专用车道等因素也困扰着绿色出行。对于市民反映的“公交港湾设置不合理”一说,郭锐表示,西宁有80%的公交港湾设置不合格,满足不了公交车的需求,导致一些路口公交车进出不了港湾、私家车进出不了商场停车场的现象时有发生。

 

    每天41.7万人次选择出租车出行

    数字链接:西宁有5516辆出租车

 

    西宁市拥有6家出租车企业,5516辆出租车。来自西宁市运管处出租科的统计数据表明,除去修车和休息时间,每月出租车运行约28天,其中,淡季,一辆出租车一天约跑35趟,平均每趟载客1.8人,月客运量约为973.02万人次;旺季,一辆出租车一天跑42趟至45趟,平均每趟载客1.8人,按一辆车一天42趟算,月客运量约为1167.63万人次。这意味着旺季里每天有41.7万人次选择出租车出行。

 

    市民问:5516辆出租车去哪儿了?

 

    从数据来看,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出行中起到的作用的确是功不可没。但是,遭遇过“打车难”的市民都有过这样的心情:上下班高峰期,眼前经过的每辆出租车上都坐着人,让人的情绪瞬间从欣喜峰顶跌至失落谷底;雨雪天气,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就是不见一辆出租车的影子,急得人跺脚也没用;遇上急事,拦下一辆出租车的兴奋劲儿都快赶上中彩票了。

 

    市民韩先生讲述了他的经历。去年冬天,一场大雪阻碍了回家的路,公交车站等车的人比平常多了好几倍,路灯下十几个人抢一辆出租车,他不得不加入步行大军走路回家。“要是等出租车不知道要多晚才能回到家,还不如走路。”小韩说,这不禁让人猜疑,5516辆出租车到底去哪儿了?

 

    运管处出租科来答

 

    对于“打车难”问题,西宁市运管处出租科表示,西宁市万人出租车拥有量达46辆,从全国来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据,但市民出行方式单一等原因,让打车变得困难。今年5月,西宁市将投入150辆预约电召出租车,以此缓解打车难。 

 

    22.5万辆私家车穿梭大街小巷

    数字链接:西宁私家车数量为22.5万辆

 

    截至今年3月25日,不考虑注销、转出的机动车,西宁市机动车数量达到了35.8万辆,这当中私家车数量为22.5万辆。今年前三个月,西宁新增机动车19673辆,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218辆,如果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年内西宁增加的机动车将接近6万辆,如果减去注销、转出、强制报废的机动车,西宁的机动车可能突破40万辆。

 

    市民问:道路会瘫痪吗?

 

    以车代步的目的自然是想跑得更快。现实情况却是,上下班高峰期,小桥十字、西门等路段拥堵。为避开高峰期堵车,家住海湖新区的小王下班后总会在单位休息一阵,玩会儿电脑游戏才驱车回家。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做服装生意的李女士每天下午6点关门,她和丈夫开车到中心广场足足需要一个半小时。

 

    面对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一名老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数落新手们的种种“劣迹”:车速快慢不均、变道不打转向灯、不看反光镜、倒车时间长、路况不熟、应变能力差……“‘新手’这样开车,道路不瘫痪才怪,还怎么能跑得快!”老司机认为,庞大的私家车数量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

 

    交通局来答:

 

    西宁市交通局表示,目前,西宁正在组织协调开展小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分析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给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带来的影响,科学研判汽车增长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系统性地提出发展路径、政策导向、相关配套措施和方案,并倡导市民理性购车、理性驾驶、理性出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想要跑更快,“限行”“限号”并非上上策

 

    一些城市为了让汽车跑得更快,索性采取“限行”“限号”“限牌”“限停”等手段“一限了之”,但收效不大,拥堵依然。2013年年底,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引发热议,有人猜测,难道要用上征收拥堵费这张最后的“王牌”?

 

    在今年的西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议,西宁市应该像省外城市一样,实行车辆“限号”通行,以此“缓堵”;针对海湖路批发市场搬迁至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后,加剧柴达木路的拥堵,使得下班回家的市民一堵就是半个小时的情况,有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城区高速公路收费,让回家的人们有更多的通行选择,以此“保畅”;市民张女士感慨,如今的汽车速度和100年前坐马车、30年前骑自行车没什么区别,她认为,要想在城市中跑得快,只能少开私家车,减少道路车辆密度。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苏海红认为,“限行”“限号”非上上策,北京、上海等地“限行”“限号”后,并未改变其交通拥堵状况。想要在西宁跑得快,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城市交通设施,从基础建设抓起。苏海红提了三点建议,首先是拓展城市道路,为汽车“破城开路”,即增加“供给”,也就是增加通行选择,而在拓展机动车道的同时,也要拓展非机动车道,保障行人和自行车的畅通;其次,完善轨道交通,让地上和地下都畅通无阻,缓减交通压力;再次,解决打车难题,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工具。

 

    想要跑得快先开两把“锁”——交叉口拥堵和停车难

 

    21日,记者从西宁市城乡规划局市政规划处了解到,2007年的数据显示,西宁市共有329条道路,最新数据还在普查中。根据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四横十一纵一环”主干道骨架已初步形成。想要在城市中跑得快,除动态交通问题外,还需解决静态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点之一在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及信号配时”。为应对这一问题,西宁市城乡规划局编制《西宁市核心城区道路交通组织及优化设计》,2012年优化8个交叉口,2013年最终确定6个路口改造项目。并且,根据现状调研,确定了人行过街天桥、车行道隔离、人行道隔离等方案,2012年和2013年共建设10座人行过街天桥,今年还将增加8座。静态交通问题也是城市交通的一个难点。针对主城区停车难等静态问题,西宁市城乡规划局正在编制《西宁市公共停车场研究方案》,已经修建新宁广场地下停车库、北大街小学地下停车库等公共停车场。而接下来的一系列路网专项研究和轨道交通也将进一步改善西宁的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是,由于道路改造涉及周边片区,拆迁成本高,只能逐步完善。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