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盆接桶提,拯救搁浅湟鱼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蔡雅雯 张敏   时间:2014-07-18 09:38   编辑: 张宏   

    青羚网讯 7月16日,在共和县石乃亥乡泉湾河中,两万尾洄游湟鱼等待产卵时,却遭遇了因河水断流而窒息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一场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湟鱼的战役打响了。干部、牧民、商户、游客……大家一桶接一桶、一盆连一盆地为搁浅湟鱼打通生命线。

 

    河水突然断流 两万尾待产湟鱼搁浅

 

    每年5月至8月,是青海湖数百万尾湟鱼溯流而上产卵的季节。湟鱼会进入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等几条青海湖入湖河道中产卵。我省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相对脆弱,而湟鱼洄游的生态景观堪称世界奇观。

 

    湟鱼之所以要洄游产卵,是因为在青海湖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中,它们的性腺无法正常发育,更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因此,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有选择艰苦跋涉洄游产卵。湟鱼洄游产卵又被称为“死亡之旅”,因为在溯流而上的过程中,湟鱼要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游动。整个过程中,湟鱼如果进入水量不稳定的支流,就有可能面临搁浅窒息的危险。

 

    7月16日,共和县石乃亥乡泉湾河,因为河水断流,两万尾湟鱼搁浅奄奄一息。为了尽快打通拯救湟鱼的生命通道,当地干部、牧民、商户、游客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用手头现有的工具,耗时6个小时,为湟鱼打通生命线。

 

    众人齐心相助水桶水盆成了营救工具

 

    保护湟鱼是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水上公安局)布哈河派出所肖所长的分内工作,每到湟鱼产卵季节,他都会跟所里的其他人巡视辖区内淡水河的水量状况。7月12日,肖所长在石乃亥乡泉湾河巡视后,确定河水水量充足,湟鱼能够在河里安全产卵。然而,仅仅过了四天,当肖所长再次来到泉湾河旁时,眼前的景象却一改往日。

 

    “早晨9点,我来到泉湾河旁,发现河水断流了,河里的湟鱼奄奄一息。当时,所里人手不多,想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拯救这些湟鱼几乎不可能。于是,我求助了青海湖景区工商分局鸟岛工商所。一会儿,所里组织的人员就赶到了河边。”肖所长说。

 

    此时,拯救搁浅湟鱼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鱼运到附近的布哈河中,然而,最近的布哈河距离泉湾河也有17公里。为了加紧运送湟鱼,大家找来了水桶、盆、塑料箱、拖网、塑料布等工具。另外,还找到了一辆皮卡车作为移动水池。

 

    两万尾湟鱼重量足有八千斤,要确保湟鱼的生命,转运过程尤为重要。于是,大家纷纷到河里捡拾湟鱼,然后把湟鱼装进水桶中、盆中,接着再倒进铺有塑料布的皮卡车车厢内,由司机以最快速度将湟鱼运到布哈河中。

 

    游客群众纷至沓来 生命线越来越长

 

    一桶连一桶、一盆接一盆……阳光越来越强烈,参加营救的干部顾不上休息,看着还有呼吸的湟鱼,他们加快了速度。没过多久,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周围群众的关注。游客因此停下欣赏风景的脚步、商户暂时关闭铺面、牧民也拿着家里的水桶赶过来。一场人类拯救生态环境战役就此打响。

 

    “两三个人用拖网把鱼放入水桶中,提水桶或水箱的人直接把鱼倒进皮卡车里,在布哈河边,还有人把鱼从车里拿出来放到河水中。虽然两地相距17公里,但在众人的协助下,这个距离不再那么遥远。”肖所长说。

 

    从早晨9点到下午3点,终于将搁浅的湟鱼运送到了安全地带。拯救行动中,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不分你我,大家用双手打通了一道长长的生命线。因为湟鱼在第一时间获救,当地工商、渔政工作人员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交口称赞。

 

    7月17日,一条“两万尾产卵湟鱼昨日获救”的微博被网友转载,在长长的评论中,网友们无不为众多参与者点赞。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