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市民:健身器材少 体育局:即将安装663个器材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季蓉 姚宇轩   时间:2014-07-30 08:23   编辑: 刘海钧   

    “西宁市的健身器材太少了,想健身都没地方去。”7月18日,家住西川南路的杨先生拨打都市报96369新闻热线说,他家附近没有户外健身器材,要健身只能跑到盐湖小区,让他觉得很不方便。西宁的户外健身器材真如杨先生所言吗?21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各公园、广场及社区。

 

    中心广场 新宁广场无健身器材

 

    21日上午,下着蒙蒙细雨,西宁市长江路三角花园的凳子上坐着几位准备锻炼的老人。坐了一会儿,老人们站起来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背对树往树上靠,有的借助凳子压起了腿。

 

    在三角花园附近居住了五十多年的培先生告诉记者,三角花园没有安装健身器材,周边的小区也很少有健身器材,天气晴朗的时候,老人们便聚集在花园里跳舞、打羽毛球或者踢毽子,而他选择去南门体育场锻炼。培先生指着身后的大树说:“你看,那几棵树都快变成单杠了。”

 

    穿过三角花园来到中心广场。一些刚跳完广场舞的老年人正在收拾物品准备离开,几个年轻人在玩轮滑,“大帽子”下一些中年人在跳现代舞,河边上还有人在打羽毛球。绕广场一圈,记者并未发现任何健身器材。广场对面的麒麟湾也有不少人在唱歌、跳舞、下棋,唯独没有健身器材的影子。

 

    跟三角花园和中心广场一样,在五岔路口和新宁广场,记者也没找到健身器材。

 

    社区健身器材单一 破损严重

 

    随后,记者来到了朝阳公园。公园的南侧有一处健身场地,七八个健身器材旁围着三十多个居民,其中,太空漫步器材格外抢手,好几个人在排队等候。“我们这里健身休闲的地方不多,朝阳公园是大家常来的地方,但能使用的健身器材太少了。”一位从健身器材上下来的老人说,在朝阳公园排队健身的现象很常见,尤其是早上和傍晚,曾经还发生过居民因为抢健身器材而闹得很不愉快的事。“我也抢不过他们,就去河边走走,就当是锻炼了。”侯女士说。

 

    在朝阳西路某家属院里,记者看到,仅有的六七个健身器材有的丢了腿,有的缺了胳膊,有的关节动不了,有的一使用就开始“呻吟”……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家属院建成已13年,健身器材也使用了13年,从未维修过。

 

    与朝阳西路某家属院不同,交通巷一家属院里有一个小型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看上去光鲜亮丽。

 

    “我们小区有500多户居民,开发商在小区最偏僻的地方设置了五六个健身器材,平时很少有人使用。”在互助路附近一小区,居民张先生则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利用率不高。

 

    人民公园 西门体育场健身器材受青睐

 

    听说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人民公园健身场馆的健身器材颇受市民青睐,21日下午,记者走进了人民公园。放眼望去,健身场馆里分布着二十多种健身器材,孩子们玩着跷跷板、踩着太空漫步机,年轻人在做引体向上,老年人扭着腰、晃着身体……玩得正尽兴的张先生说,“我朋友住在泰宁花园,那么大一个小区,住着几千户人,居然没有一个健身器材。”

 

    西门体育场里格外热闹,光是健身器材就有三十多个,再加上篮球场、门球场和田径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每天来这里健身。一位住在纸坊街的老人说,因为家附近没有健身器材,他只能来西门体育场健身。“这里器械多,种类也齐全,要是我家院子也有这些就好了。”老人说。

 

    然而,跟西门体育场比起来,南门体育场的健身器材明显不足,器材不到十个。一个小伙子正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他认为,南门体育场的健身器材太小儿科了,对年轻人而言没多大用处,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游客:健身器材少年轻人使用的更少

 

    针对健身器材,记者采访了几位外地游客。来自青岛的郭女士说,青岛几乎每个小区和公园都有二三十种健身器材,单杠、双杠、走步机、扭腰器是最基本的,而在西宁,即使大广场上都见不到健身器材。

 

    来自天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通过天津市体育彩票公益金向社区投放的,“当时修建了大约两百平方米的健身场地,安装了二十多种健身器材。”

 

    郑先生来自宁夏,他是一名销售人员,经常往返于各个城市。因为酷爱打篮球,在广州出差时,他一出门就能找到场地打篮球。“西宁好多地方很难找到单杠、双杠,连这么简单实用的健身器材也没有。 ”郑先生也认为西宁的户外健身器材比较少,年轻人能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体育局:57个社区即将安装663个器材

 

    从去年起,西宁市提出了打造10分钟健身圈的口号,为何一些地方仍难觅健身器材踪影?

 

    22日,西宁市体育局经济处处长荣成德表示,去年,城东区和城北区联合体育局出资140万元,率先完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今年,体育局将在城中区26个社区安装336个器材,在城西区31个社区安装327个器材,已于6月完成器材购置,8月起安装。至于市民反映的“走了半个小时也没看见健身器材”,荣成德认为,一些健身器材安装在学校和公共单位内,出于安全和保护器材考虑,未向市民开放,从而对市民锻炼造成了一定局限。

 

    另一方面,体育局负责健身器材的规划、建设和更新的统筹工作,需向西宁市城管局城市体制管理办公室申请,该办公室下发的健身器材数量有限,不可能做到全覆盖,只能呼吁广大市民爱护公共健身资源。根据“谁受益,谁管护,谁维护”的原则,户外健身器材的定期维修和更新,由器材接收单位负责,但是有的单位没有维修健身器材的专项资金,针对条件差的危旧小区,体育局会提供补助,逐步解决健身器材破损问题。

 

    荣成德透露,接下来,在设置健身器材的基础上,西宁市还将修建一定数量的室外羽毛球场、门球场和篮球场。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